|
在中醫(yī)中,濕氣又被稱為濕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過多的水分在我們體內(nèi)聚集,形成水腫。濕氣在體內(nèi)積聚過多使我們精神也受到影響,讓我們看起來眼神呆滯,整天疲憊不堪,沒有動力做事,昏昏欲睡。另外一點作為女性更是在意身體水腫的存在,早上醒來,五官浮腫不僅會使臉看起來大了一圈,妝容也不服帖仿佛浮在臉皮上,而且也有很多女性苦惱濕氣過多增加了她們的體重,讓她們看起來笨重不堪。 吃咸了一點,睡前水喝多了一點,宵夜吃的燒烤,熬夜......第二天水腫就總是悄悄光臨,有時候甚至是因為氣候原因,濕氣便又過多的積聚在體內(nèi),有的人因為自身體質(zhì)原因與濕氣更是難舍難分。 其實要去除濕氣很簡單,今天吳醫(yī)生就推薦大家三個可以祛濕的穴位。 穴位一:水分穴水分穴,是任脈上重要的穴位點。水,地部水夜;分,分開,該穴名的意思就是任脈的水夜從這里分開。按揉此處可以起到分流水濕的作用。 位置:在我們的肚臍眼正上方一寸(一個大拇指寬)的位置。具體位置如下圖。 手法:用指腹以畫圓方式按壓,以感到酸脹感為宜,每次15下,每天按2~3次,注意呼吸調(diào)勻,身體放松,腦海中不要有雜念。 作用:1、治療水腫、小便不通、尿路感染、腹痛、反胃、吐食等。 2、緩解治療腹瀉、腹水(腹積水)、腹脹、腸鳴、泄瀉、反胃、小兒陷囟、腰脊強急等。 穴位二:公孫穴公孫穴在足太陰絡(luò)脈上,按摩此穴位點可以起到補脾和胃的作用,同時也可以緩解腹脹因此可以減輕人體水腫。 位置:在我們的腳內(nèi)側(cè),從腳的第一根腳趾旁的骨突處開始算,兩個手指的寬度定位。具體位置包括如何定穴位點如下圖。 手法:取端坐位,將左腳抬起放在右腿上,用右手輕輕握住左腳的腳背,拇指彎曲,指尖垂直,按揉此穴位點時,應(yīng)該有酸、麻脹的感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五到十分鐘為宜。 作用:主治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痢疾,腹脹,食不化,腳氣等。 穴位三:陰陵泉穴陰陵泉穴位于足太陰脾經(jīng)上,按摩此處可以起到去除脾濕的作用。 位置:位于小腿內(nèi)側(cè),用手摸到小腿內(nèi)側(cè)凸起的的脛骨,頂端最高的凸起就是脛骨內(nèi)側(cè)髁,然后往下按壓會按到一個凹陷處,這就是陰陵泉穴位的位置。具體位置如下圖。 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陰陵泉穴處,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以感到酸脹為宜,每天兩次,每次五到十分鐘。 作用:主治腹脹,腹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遺尿,尿失禁,陰部痛,痛經(jīng),遺精,膝痛。 去除體內(nèi)濕氣不僅可以用按揉穴位,還可以自己在家里艾灸這幾個穴位,效果更好。 另外,這里也有一些幫助減輕我們?nèi)梭w水腫的小貼士哦~ 1、 多食用含鉀離子豐富的食物,因為鉀鈉互為天敵,多多食用含鉀豐富的食物可以較少人體鈉水滯留,減少水腫。含鉀豐富的食物:香蕉、海帶、橘子、檸檬、大豆等。 2、 睡前不要多喝水,睡覺前喝水很容易導(dǎo)致第二天水腫,而且也容易產(chǎn)生尿意降低你的睡眠質(zhì)量。 3、多走動多運動,每日定時的走動或者每天抽出固定時間健身可以增加身體的新陳代謝減輕身體的水腫。 4、白天多喝水,在白天增加飲水量同樣可以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減少水分在我們?nèi)梭w內(nèi)聚集。 5、可以多食用薏米、紅豆,每天早上來碗紅豆薏米粥可以利尿解渴,眾所周知紅豆薏米是對付水腫的好幫手。 6、泡腳,睡前可以來個溫水泡腳,因為溫水泡腳可以促進我們?nèi)梭w的血液循環(huán),帶走我們的人體水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