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個人如果想成為管理者,換句話說如果愿以貢獻為目標就必須使自己的產(chǎn)品——即他的知識能為別人所用。 2. 事實上,因為管理者大刀闊斧減少不必要的工作絕不會有太大的風險事件中有一種傾向,高估自己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事非躬親不可。 3. 一旦發(fā)現(xiàn)某職位設計不當,他就立刻重新設計,而不會去設法尋找天才來擔任,他知道組織的好壞不是由天才來驗證的。 4. 人遭遇了重大的失敗,改正并不太難,他們能檢討自己,可是昨天的成功,只能留下無盡的影響,遠超出成功的有效期。 5. 管理者的任務不是去改變?nèi)?,而在于運用每一個人的才干。 6. 決策的過程往往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從其本人的見解開始的。 7. 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樣,或許生活多姿多彩,卻白白浪費青春。 8. 我們必須學會這么一種建立組織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領域具有一技之長,就要讓他充分發(fā)揮這一特長。 9. 今天的社會有兩種需要:對組織而言,需要個人為其做出項獻;對個人而言,需要把組織當成實現(xiàn)自己人生目標的工具。只有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使這兩種社會需要相輔相成。 10. 所謂”別人不讓我干”,恐怕是惰性和沒有勇氣的借口吧。 |
|
|
來自: blackhappy >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