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名>秦皮 內(nèi)容:味苦,微寒。主風(fēng)寒濕痹,洗洗寒氣,除熱,目中青翳、白膜。久服,頭不白、輕身。生川谷?!秴瞧铡吩弧密似ぃ幻仄?。神農(nóng)、雷公、黃帝、岐伯∶酸,無毒;李氏∶小,或生冤句水邊。二月、八月采(《御覽》)?!秴瞧铡吩弧靡幻ぃ幻?。生廬江及冤句。二月、八月采皮,陰干。 案∶《說文》云∶ ,青皮木,或作KT 。《淮南子·倜真訓(xùn)》云∶ 木,色青翳。高誘云∶ 木,苦歷木也。生于山,剝?nèi)∑淦?,以水浸之,正青,用洗眼,愈人目中膚翳。據(jù)《吳普》云∶岑皮,名秦皮,《本經(jīng)》作秦皮者,后人以俗稱改之,當(dāng)為岑皮。 以上摘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秦皮,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或宿柱白蠟樹的干燥枝皮或干皮。生長于山坡、疏林、溝旁。分布遼寧、吉林、河北、河南、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四川等地。味苦、澀,性寒。主治:清熱燥濕、收澀止痢,止帶,明目。用于熱毒瀉痢、赤白帶下、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性味:味苦,寒。 歸經(jīng):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澀止痢,止帶。[1] 主治:用于熱毒瀉痢,帶下陰癢,肝熱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4.5-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煎水洗。 藥材基源:秦皮為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臘樹、小葉白臘樹或秦嶺白臘樹的樹皮。 采收儲藏:春秋二季剝?nèi)?。曬干。切絲。生用。 炮制:除去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絲,曬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