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回 韓神仙大堂上壽 顯道法火內(nèi)栽蓮 詩:人生七十古來稀,火里栽蓮道也奇。 今番叔嬸能知悟,少費孩兒午夜思。 話說韓文公,領(lǐng)旨祈雪南壇上表。玉帝命湘子下凡,速降大雪,免災(zāi)脫禍,他的侄兒度他不醒,回天繳旨去了??纯床挥X壽期已至,文公對夫人說道:“明日是老夫七旬壽期,滿朝文武官員,要來與老夫上壽。叫手下人等,急速備辦酒筵,款待賓客。”吩咐已畢,一夜晚景不提。次日合朝文武大小官員,齊集府門,門上報知,文公迎至大堂,敘禮已畢,分賓坐下,茶罷落盞。文公便開言說道:“今日老夫生辰,承蒙列位光降,也是蓬壁生輝,且又多備厚禮,實實愧受也。”眾官員齊聲應(yīng)道:“今逢大人壽誕之期,乃千秋佳節(jié),下官等無以為敬,不過如野人之獻芹,聊表寸心耳。”文公道聲:“豈敢!”叫左右酒席可齊否?左右答應(yīng)齊備多時。文公吩咐,快傳執(zhí)事,擺上席來。 左右連忙來安頓,滿堂擺下酒和珍。 百般美味說不盡,羊羔美酒色色新。 不表眾官來賀壽,且表終南湘子身。 云天洞府遙觀定,高官滿座眾如云。 齊與叔父來賀壽,延賓待客鬧沉沉。 待我前去將他度,按落云頭到府門。 便請門上去通稟,相煩通稟韓大人。 你說門外一道長,特與大人賀壽辰。 門上聽得忙回稟,文公吩咐出府門。 眾位大人來飲酒,叫他不要亂進門。 湘子即便說大話,門官替我再說聲。 說我能化天邊月,又能吞含海內(nèi)燈。 乾坤雖大擎得定,芥子雖小能藏針。 門官聽說這些話,直言告稟韓大人。 林國學(xué)土都得聽,便叫他來演戲文。 話說門官出來叫聲:“道長!我家老爺叫你進去。”湘子一聽,就一步三搖的行至大堂,尊聲眾位大人,貧道稽首了!文公道:“你這野道!眾大人的面前,如何不下全禮!”湘子說:“大人在上!貧道有三不跪的!”文公說:“你是那三不跪?”湘子說:“上不跪天、下不跪地、中不跪于君,我也是官家子孫!”韓爺說:“你把官家說來,豈想要壓著老夫不成!你既是官家子弟,可對上一聯(lián)來?”湘子說:“請大人出題!”韓大人說:“朝廷大官位高責(zé)重。”湘子對道:“洞府仙子意靜心閑!”大人驚說道:“這個小小道童,卻有幾分道學(xué),我且問你家住那里,從何而來?” 大人問我那里來,呼風(fēng)喚雨下瑤臺。 大人問道:你又要往那里去呢? 若問貧道那里去,大人聽我說端的。 王馬岳趙前面走,五百靈官隨后跟。 大人又問:你住那里?湘子說道: 家住終南極樂地,云天洞府我安居。 不納錢糧不上稅,又無官員來管司。 若是玉帝來宣我,不去也是無閑的。 話說韓愈聽了,心中大怒,罵道:“他盡指東說西的,叫左右,與我責(zé)打四十,他才知利害!”湘子說:“大人不消打,貧道招來就是。” 咱家住在半山坡,前后上下無著落。 水為樓閣松伴我,神仙難尋那巢窩。 縱是烏鴉飛不過,任他狂風(fēng)刮不著。 有人問我名合姓,呼風(fēng)喚雨一大羅。 話說韓愈聽了,罵聲:“野道!講至山坡來,又講到天上去了,你可認得這兩邊拿的是甚么東西?”湘子說:“貧道認得他叫做一片竹,只管得那愚民百姓,卻管我不著,大人尊坐,聽我實言告稟。” 大人那里見得明,貧道這里說得清。 家住長安永平府,昌黎縣內(nèi)有聲名。 南樓街前鼓樓下,八字牌坊黑漆門。 門前獅把繡球滾,門上匾額掛中心。 禮部尚書幾大字,就是侄兒洞府門。 韓爺聽了這些話,罵聲狂徒野道人。 天上說到地下轉(zhuǎn),地下說往天上行。 說來說去說著我,說在老夫府衙門。 林爺旁邊開言論,大人不必怒生嗔。 不看經(jīng)面看佛面,不看道童看鄉(xiāng)親。 韓爺聽把張千叫,取件衣裳送道人。 湘子稱謝不用取,我有破衲可遮身。 不是棉花來紡織,不是綢緞與紗綾。 是我東家西家化,千針萬線來縫成。 王母娘娘來褳補,褳褳補補五百春。 穿在身上不熱冷,不沾天來不沾塵。 水泡千年不會濫,火燒萬載不能焚。 大人一聽喚左右,與我抬過火一盆。 試試破衲真和假,以好責(zé)打野道人。 湘子聽言忙不住,連人和衣睡火盆。 炭火上面滾幾滾,扒將起來尊一聲。 大人看這破衲襖,反加黃色兩三分。 話說韓爺一見,說道:“這個道童果然有些趣味,只怕是個張演戲法的教化頭,叫左右取些金銀打發(fā)他去。”湘子說:大人在上,古來教化頭,只有三個,然何又聞出四個來了?聽我講來: 正好修來正好修,大人在上聽從頭。 昔日老君去云游,西度函關(guān)跨青牛。 道德天尊傳妙道,至今依教永傳留。 度過神仙無其數(shù),他是第一教化頭。 釋迦文佛去云游,單瓢只杖度春秋。 榮華富貴無心戀,愛子姣妻一筆勾。 靈山會上說玄妙,說得蓮花誨舌頭。 生老病死苦忘卻,他是第二教化頭。 昔日孔子去云游,周游列國遍九洲。 曾刪詩書訂禮樂,贊過周易作春秋。 三千徒眾明理義,七十二賢有嘉猷。 萬世師表成了圣,大成至圣古今留。 五經(jīng)四書傳天下,他是第三教化頭。 今日貧道下山游,來賀大人七十秋。 酒席筵前演妙法,金蓮生在烈火頭。 烈火焰焰朝上滾,滾出滾進像繡球。 不能燒著破衲襖,封我第四教化頭。 話說韓愈聽了,罵聲::“野道!快給我叉將出去!”湘子說:“不消叉,貧道自去就是。”出了大堂,想想又轉(zhuǎn)來說道:“韓大人壽滿七旬,貧道特送仙子與大人賀慶。”說畢將魚鼓向了三下,撫鼓中跳出兩個孩子來了。韓大人問道:“這孩子有何用處,可會唱詞曲么?叫他唱一曲上來試聽?”湘子說:大人請聽,那孩子即便唱道: 小小孩子本非凡,玉皇封贈我小仙。 三十三天我朝上,萬里長江我駕船。 大人高壽排筵宴,特來府衙添笑顏。 話說韓愈心中想道:這個道童果有手段,待我再試他一試,叫聲道童!老夫門前有三十六步石踏,你叫他扒將上來看看,道童說:這更不難! 叫聲孩子聽吾言,石踏上面走耍頑。 孩子時下忙聽喚,跳跳蹦蹦走上前。 扒了一步進二步,三步四步喜歡添。 五步六步就不走,大人上面又開言。 為何止步不走滿,明明戲法學(xué)不全。 孩子便乃將言轉(zhuǎn),官至六部進不前。 我止扒到六部止,再扒一步要上天。 話說韓愈說道:這個道童,為何又取笑老夫與眾官?看你在老夫面前,覺有些親密之道,可拿甚禮物來與老夫不成? 道童下面開言道,大人在上聽其詳。 出家之人無禮物,只有魚鼓唱洞章。 眾位大人齊飲酒,聽我唱段山坡羊。 魚鼓簡板輕敲動,飛出仙鶴唱一筐。 紙作門神會使鎗,泥塑土地唸文章。 木雕羅漢誦經(jīng)卷,石馬山中會看羊。 畫的美人都會唱,鐵打牛兒過得江。 那怕大人官高上,難此俺們樂無疆。 又把花籃提在手,籃內(nèi)跑出一只羊。 葫蘆射出一只兔,口出人言道短長。 羊兒跪在塵埃地,念聲佛號喜氣揚。 兔兒也把善人獎,善哉善哉聽端詳。 我曾度你兩三次,三三兩兩不還鄉(xiāng)。 爭名奪利做那樣,貪妻戀子夢一場。 任你高官并宰相,無常一到?jīng)]主張。 任你金銀堆北斗,空拳空手見閻王。 白奔忙來痛悲傷,名利恩愛在那方。 話說韓爺聽了這些話,氣得火高千丈。林大人一旁說道:“親家不必發(fā)怒,想我二人官高一品,豈不如他道童不成?問他家住那里,何方人氏?發(fā)有司官,拿去問他一個罪名,有何不可?”說罷就問道童,你實是那里人氏?道童說:大人呀! 要問貧道那里人,俺是瀛洲界上人。 常做蓬萊山下客,又會作歌又會文 又會卜課沾日月,伸手飄飄起風(fēng)云。 無人知我名和姓,故人對面實沾親。 休笑俺們這光景,神仙洞府修過行。 雖然衣破人不破,遍體骨肉似黃金。 雖在沿門來乞化,是學(xué)閑游散淡人。 大人說:“你這樣子,明明是個懶漢。”道童說:聽我道來: 說我懶來我就懶,懶中妙景人難見。 日里閑游學(xué)乞化,夜晚歇在無影山。 廟前廟后隨我倒,廟左廟右任吾禪。 日高三丈還懶起,五更懶睡坐蒲團。 初一不把香來燒,十五不把燭來燃。 客來無茶送他吃,親戚朋友都待慢。 餓等猿猴來獻果,渴飲醍醐酒一罈。 懶人常吃月兔髓,懶人常吃日烏肝。 懶中勤來懶中干,懶中自有真人現(xiàn)。 有人學(xué)得我懶法,便是長生不老仙。 大人又說:“這好像一個瘋漢!”道童說:聽我道來: 說我瘋來我瘋了,大人跟我瘋了好。 范蠡瘋了歸湖去,張良瘋了歸山早。 昔日有個明女通,一家大小都瘋了。 起東風(fēng)來往西跑,起北風(fēng)來終南跑。 終南前瘋漢鍾離,終南后瘋張果老。 張果老來瘋得好,倒騎驢兒往上跑。 緊著跑來慢著跑,跑來跑去不見了。 大人若還跑迷了,冤前兒女拉住了。 有朝一日龍顏怒,謫貶朝陽苦不了。 雪擁藍關(guān)起大風(fēng),戰(zhàn)戰(zhàn)兢兢凍不倒。 張千李萬被虎咬,騎的馬兒也死了。 怎開交來怎開交,何不修行訪道高。 名也難來利也難,禍到臨頭悔不完。 你看貧道歸天去,逍遙快樂甚歡然。 不表湘子歸天去,且表夫人慟心間。 思念姪兒韓湘子,自嗟自嘆淚濕衫。 湘子云端來看見,又下紅塵走一番。 話說湘子在終南山,觀見嬸母思念于他,變一個化緣的道人,假帶書信,按落云頭,來到自家門首,即將魚鼓簡板,響喨唱來: 勸你修來你不修,人生好似水上漚。 前面有個金絲網(wǎng),后面有個釣魚鉤。 我勸叔嬸早回首,莫待臨期一筆勾。 西眉山上一柯槐,石土巖上長出來。 奇哉奇哉真怪哉,八洞神仙親手栽。 叔嬸早把明師拜,功圓果滿上天臺。 話說湘子正在好唱,忽見張千李萬走出門外,問聲:道童!你那里人氏,我家夫人叫你進去唱道情!湘子聽了,尊聲長官,貧道有話相問,韓老爺?shù)母T在那里?張千說:“此處便是。”道童說:“既然如此,相煩通稟一聲,說我有個朋友名叫湘子,我今替他帶得有封家信!”張千說:“既然如此,拿與我們傳進去!”道童說:“我那道兄,叫我親交夫人,恐防傳遺落了。”張千李萬急忙走進內(nèi)堂,稟上夫人:外面有個道人,與大相公帶封家信,要見夫人。夫人聽得,猶如天上落來的星宿一般,急叫張千李萬,快請進來。 夫人聽了這句話,張千李萬跑出門。 一見道童連聲請,快請進去見夫人。 說罷張千前引路,李萬跟著后面行。 一直來到后堂內(nèi),見了夫人變了心。 跪在面前雙流淚,夫人連連口內(nèi)尊。 夫人上面開言論,我今問你這道人。 你與我兒帶家信,我兒何處會你身。 你今未言先掉淚,是何情由說我聽。 道童下面回言答,夫人在上請聽云。 說起令侄韓湘子,他是與我同年庚。 因我要到長安地,他即修書帶回程。 叫我送到韓府內(nèi),親手交付與夫人。 昨日王母蟠桃宴,好酒貪杯誤事情。 貧道多吃幾杯酒,倒在仙樓睡沉沉。 恍恍惚惚睡一覺,失落書信不知音。 因此貧道纔掉淚,不知此事又怎生。 話說夫人聽了,說道:“我侄兒請你帶信,你當(dāng)要小心才是,為何失落了?自古道:受人之托,必當(dāng)忠人之事。”道童說:“夫人不用煩惱,那日你侄兒在那邊寫,貧道在這邊看,寫完之后,他又細念與我聽,書信雖然掉了,我還記得清。夫人尊坐,聽我從頭念來。” 說起那個韓湘子,他是與我同年生。 他說家住永平府,昌黎縣內(nèi)是家門。 提起家中流痛淚,說到命苦痛傷情。 他寫韓休是他父,呂氏夫人是母親。 叔父韓愈來撫養(yǎng),杜氏嬸母撫成人。 韓學(xué)原是他的名,三歲之時喪父親。 七歲之中母又死,十三歲上娶林英。 十六歲上終南去,講道修行續(xù)前因。 他說他的命不幸,連喪父母苦傷心。 因此修書拜嬸母,叩謝叔嬸撫育恩。 話說夫人聽了問道:如今他還在終南沒有?道人說道: 如今他在終南地,常來四方化善人。 他若化緣口渴緊,就往酒店走一巡。 一呼連吸三杯酒,做個瘋顛到如今。 個個笑他瘋羅漢,偷天換日過光陰。 他說有日回家轉(zhuǎn),來度夫人去修行。 他在快樂逍遙處,閑看神仙洞府林。 夫人聽了這句話,刀割心肝五臟疼。 我兒終南得好處,怎不親來看老身。 想你叔嬸年紀邁,白發(fā)蒼顏有七旬。 并無一男并一女,萬貫家財付何人。 你叔雖抱張家子,改為韓貴是學(xué)名。 等你叔嬸身死后,難免依舊姓張人。 剛才說到這句話,不由兩眼淚淋淋。 話說夫人哭罷一場,回想這個道人,不知他在那里?若訪著我侄兒的信息,特來我府中,哄些金銀,我就信他不成,不免待我盤問他一個年庚。即問道人,你既與我侄同年,可將生庚八字說來我聽?道人說:夫人尊坐,聽我講來: 我是甲子年間養(yǎng),二月十五午時生。 午時三刻才生下,父母把我當(dāng)寶珍。 三歲之時喪子父,七歲才滿喪母親。 十六歲上終南去,訪師學(xué)道苦修行。 自從三歲叔嬸撫,撫養(yǎng)姪兒十六春 。 竟到于今心不忍,千萬難忘叔嬸恩。 夫人說道是一樣,你同我兒共身形。 夫人想想又悲痛,越思越想心越疼。 我兒出在他方地,好似道人一般情。 誰知他是官家子,竟做孤苦下賤人。 我兒不念我撫你,也念你娘生你恩。 十月懷胎多辛苦,三年乳哺費娘心。 自古神仙是大孝,不孝神仙未曾聞。 事孰為大事親大,天道要從人道行。 修行必定有孝道,孝道修行怎么云。 你與我兒同一道,請把孝道講我聽。 道人便將懷胎苦,從頭一二敘分明。 一月懷胎說根生,說起根生有來因。 父情母意恩德重,恍惚杳冥精血凝。 精血凝就無極究,形如立天一般論。 神仙若有思凡意,靈性投入在娘身。 我娘不知其中意,還說為甚受昏沉。 二月懷胎在娘身,太極立地把天存。 無中生有不方便,我娘纔知生了根。 三天不得兩天爽,坐在房中懶動身。 思想東園桃李吃,又思美味五辛葷。 有錢之家般般有,無錢之家枉費神。 三月懷胎在娘身,天地三才始生成。 我娘只為兒和女,受苦不便對人云。 三餐茶飯不想吃,面黃肌瘦少精神。 縱有活計勉強做,提起線來掉了針。 千思百慮無其奈,悶悶懨懨過時春。 四月懷胎四體全,我娘時刻掛心間。 行動不敢生造次,做活不敢放心寬。 一心只怕有差錯,又恐墮落苦難言。 飲食不敢多吃點,睡臥不好把身翻。 娘親受盡千般苦,忍氣吞聲對誰言。 五月懷胎胎已成,五臟六腑一齊生。 兒在腹中吃娘血,母腹作痛陣陣昏。 吃娘氣血形容瘦,皮黃骨瘦不像人。 逢人不敢伸頭面,諸般美味不想吞。 行路猶如千斤重,坐下好似病纏身。 話說夫人聽完五個月懷胎,便說道:這懷胎說得理確情真的,你好似個中人了,也還有些學(xué)問。但是忤逆之人,聽到這里,他到也聽不進心。若是孝順的人,聽到此處,只怕越發(fā)傷心了。至于后五個月,不消細說,你只說那臨盆降生來聽聽。道人說道: 懷胎六七八九月,父母憂愁死與生。 十月已滿胎氣足,孩兒腹中要臨盆。 緊一陣來痛一陣,我娘痛得好傷心。 暗求家神并先祖,催生娘娘快降生。 孩兒腹中翻觔斗,娘奔死來兒奔生。 哇啼一聲下了地,生死才隔紙一層。 是兒是女忙抱起,娘生方得現(xiàn)太平。 話說夫人又問道人:既生下兒來,這三年是怎樣撫養(yǎng)?這人說:夫人尊坐,聽訴苦情: 父母見兒心歡喜,謝天謝地謝祖先。 祈保孩兒易長大,無災(zāi)無難病不纏。 若逢傷風(fēng)并咳嗽,痧痳痘疹病多端。 又或驚風(fēng)乳不吃,我娘時刻痛心肝。 只差替兒挨痛患,要等好了心才寬。 兒若笑時娘也笑,兒若啼時心不安。 白日兜兒閑游玩,夜晚抱兒在胸前。 兒若肯流屎與尿,娘睡濕來兒睡干。 兒若不安吵鬧喚,娘親一夜不得眠。 天明起早不怠慢,隨扯孩兒在背間。 做活吃酒隨身伴,丟兒在家心掛牽。 嚼飯喂兒不生怨,口水洗污也不嫌。 一周二歲兒學(xué)走,時刻提防高矮偏。 錦繡衣服多治辦,又要與兒置田園。 為兒造罪千千萬,哪個兒女替娘擔(dān)。 三年辛苦仔細算,百般恩情實難言。 青絲發(fā)兒能數(shù)滿,惟有親恩報不完。 我勸夫人回頭轉(zhuǎn),出家修行上終南。 百年死了如戲散,數(shù)盡孽隨終可憐。 話說夫人聽了,又問道人:“你講這三年乳哺之恩,仔細想來,實在如情如理,一點不錯,你又將這孝道講來與我聽聽,”道人說道:“這道孝道,是至德要道。有小孝,有大孝;有人道,有天道;試看古圣賢仙佛,曉得父母的恩德深重,即粉骨碎身,實難報盡的。只有做個仁人孝子,由人道而認真天道,辨明非道,訪求至道,得聞受教,知道好道,學(xué)道造道,體道修道,行道樂道,成道了道。儒家為圣,釋家為佛,道家為仙。憑自己的道學(xué)道力,道德道氣,超度父母祖宗,脫離苦惱,高登極樂,才全得此道的性量,完得此孝的分量,才是純孝至孝。所以曾子守身,戰(zhàn)兢自持,臨淵履薄自凜,保到那道全德備之時,還得本來的面目,方才叫做全歸??资?/span>《孝經(jīng)》教曾子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孟子曰: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又曰:仁之實,事親是也。文昌帝君曰:惟此光明孝子身,果是金剛不壞身,化成即在當(dāng)身內(nèi),現(xiàn)出百千萬億身。自古至今,無有孝外的圣賢,也不有不孝的神仙。若是孝也認不清,道也分不明,看過幾本道書,叫做得道;會講幾句道話,叫做樂道;打扮一個道人,叫做體道;僥幸一個功名、略盡一點孝義,就自夸為明道、成道。且自恃為圣道、佛道、仙道,殊不知他是把真孝道,認成假的了;把假孝道,認成真的了。”夫人請坐,聽貧道唱來: 尊一聲老夫人安然靜聽,聽貧道把孝道撥出幾層。 稱至德稱要道孝經(jīng)垂訓(xùn),南陔什蓼莪篇歷歷歌吟。 這孝道人人有上天賦定,這孝思本天良不學(xué)而能。 從古來孝道的也多得很,世上無書上有誰不尊稱。 舜何人予何人顏子比論,難道他鄉(xiāng)只鼻多只眼睛。 該因你世俗移良心改更,見不孝學(xué)不孝昧了人倫。 那羔羊能跪乳還是走獸,那烏鴉能反哺還是飛禽。 為人也萬物靈乾健坤順,水有源木有根怎不思循。 萬善中惟孝道第一根本,能孝道子孝道孝子賢孫。 移孝道去作忠忠心耿耿,上致君下澤民天下化成。 到死后為城隍或為社令,你看他孝子孫富貴顯榮。 不孝道子不孝照樣加緊,子不孝孫不孝忤逆兇橫。 倘僥幸得功名為奸為佞,上欺君下虐民侮慢朝廷。 到死后墮地獄諸苦受盡,你看他逆子孫淫盜孤貧。 孝報孝逆報逆絲毫不紊,這孝道撐天地氣塞乾坤。 論人道不過是溫凊定省,生盡養(yǎng)死盡哀件件順承。 果然是孝心真死后難忍,想父母在何處日夜不寧。 請和尚請道士揚旛接引,總要把父與母提出幽冥。 倘若他誦經(jīng)時六根清靜,那經(jīng)功也解些獄苦冥刑。 倘若他葷口誦不恭不敬,又殺生又造罪罪添幾分。 若要把這孝道體貼得盡,除非是修天道養(yǎng)性存心。 守此身如臨深兢兢戒謹,孝道全孝德備大孝仁人。 揚名聲顯父母還原返本,憑道德超祖宗道岸同登。 想古來有幾多孝道賢圣,將幾個有名的表出來聽。 玉帝爺行孝道皇經(jīng)心印,太上爺行孝道感應(yīng)黃庭。 釋迦佛行孝道西方掌定,觀音母行孝道父母成真。 文昌爺全家孝桂香同證,關(guān)帝君全忠孝上相玉清。 真武祖行孝道鐵仵磨整,孔圣人行孝道列國教民。 顏夫子行孝道拳拳服膺,曾夫子行孝道孝思傳心。 子思子行孝道天命率性,孟夫子行孝道浩然氣興。 那日月雖然明孝光朗映,那天地雖然大孝德結(jié)成。 俺提起這孝道咽喉哽哽,將他人想自己珠淚淋淋。 我父母生養(yǎng)我恩德更甚,十月懷三年哺費力勞神。 一自從生我來父母喜慶,三歲后七歲前父母歸陰。 幸蒙得我叔嬸將我撫引,漸漸的身長大才懂世情。 看破了紅塵事置之不問,訪明師參妙道果就功成。 上終南朝上帝大加封贈,普度卿還加封天花真人。 我父母得高超齊登上品,還命我度叔嬸共上天庭。 怎奈的我叔嬸貪高好勝,把一個大羅仙當(dāng)作邪神。 任你是火生蓮他都不信,七十歲難看穿富貴浮云。 舍不得五更時朝王僥幸,舍不得抬八轎喝道雷霆。 該因我未在家把孝來盡,這如今天使我多度幾巡。 縱十次也要度歸回仙境,才報得我叔嬸那些恩情。 話說夫人聽了這篇十字文,言淺意深,有情有理,有些對癥下藥,滿心歡喜,說道:“你與我侄兒的孝道,不消說,老身知道了。”叫丫環(huán)多取金銀,打發(fā)他去。道人說:“夫人在上,貧道出家人,不要金銀。依我想來,我與令侄同年,又同一處,我勸夫人,不如跟我到你侄兒那里去修行,逍遙快樂,豈不甚好?”夫人喝道:“你在老身面前,糊言亂語,我若不看你是帶信的人,給你一頓刑法!”叫丫環(huán),快與我趕將出去。道人說:“不消趕,貧道自去就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