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宋士人花鳥畫主要有梁師閔、揚補之、陳容、趙孟堅、鄭思肖等,其中揚補之雖未做官,然人品高潔,為士人所喜。 梁師閔,生卒年不詳,活躍于北宋后期,字循徳,京師人。以資蔭補綴右曹。父和嘗以詩書數(shù)師閔,略通大意。能詩什,其后和因其好工詩書,乃令學丹青,下筆遂如素習。宣和年間任左武大夫、忠州刺史、提點西京崇福官?!缎彤嬜V》云其:'長于花竹羽毛等物,取法江南人,精致而不疏,謹嚴而不放,多就規(guī)矩繩墨,故少瑕,蓋出于所命而未出于胸次之所得,出于規(guī)模未出于規(guī)模之所拘者也。大抵拘者猶可以放,至其放則不可拘矣。蓋師閔之畫,于此方興而未艾,欲至于放焉。'宣和御府藏其畫作兩幅:《柳溪新霽圖》、《蘆汀密雪圖》。 現(xiàn)存《蘆汀密雪圖》卷為梁氏真跡,繪嚴冬湖天雪景,湖濱近處倩枝修竹,敲斜多姿,遠處寒蘆霜蓼,白雪皚皚。卷前水中一對鴛鴦相伴嬉戲,卷后兩只鸂依偎憩息。全幅用筆細潤,皴法簡括,水墨為主,略施赭色,大片空白之運用體現(xiàn)出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虛實相生'、'于無畫處皆成妙境'特質。全幅景致清幽空曠,筆墨溫厚雅致。 卷首有徽宗瘦金書'梁師閔蘆汀密雪'七字,卷末署有'蘆汀密雪臣梁師閔畫'款。卷中有乾隆御題詩:'院本橫識瘦金,雪溪宛轉荻蘆深。鴛鴦兩兩相隨逐,不為嚴寒異故心。'畫中鈐有'宣和'、'皇姊圖書'、'乾隆御覽之寶'、'乾'、'隆'等印璽多方,后幅有道巖、朱標二家題記,曾經宋內府,元大長公主,清乾隆內府收藏,《宣和畫譜石渠寶笈》初編等著錄。 揚補之《雪梅圖》 揚補之(1097-1169),字無咎,號逃禪老人,又自號清夷長者、紫陽居土等,江西清江人,西漢揚雄之后。高宗時秦檜專權,揚無咎恥于依附,屢征不起。工詩,善書,工畫梅蘭、竹石、水仙、人物,水墨人物學李伯時,梅竹、松石、水仙筆法清淡閑野,為世一絕,尤以擅墨梅名天下。由于補之人品高潔,所畫墨梅為歷代文土所喜,有一則軼事歷代相傳,元代虞集《題贈葉梅野序》云:'近代揚補之作梅,自負清瘦,有持入德壽官者。內中頗不便于逸興,謂日:'村梅'。補之因自題日:'奉敕村梅'。'現(xiàn)存補之梅畫有《梅花圖》頁、《四梅圖》卷、《雪梅圖》卷等。 《梅花圖》頁(絹本墨筆,縱23厘米、橫24厘米,天津博物館藏)以紈扇形制,角式構成,局部特寫梅枝左下右上向橫斜于畫面,于、枝、花之質感、意態(tài)、筆法各個不同。老于用淡墨飛白,筆法蒼勁;新枝飽筆濃墨,筆法圓潤;細筆淡墨勾花,花又有怒綻、含苞之別,疏香冷蕊,筆致秀逸飄然。左側款署'清夷'二字,為晚年杰作。 范成大《梅譜》評述:'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無昝畫梅法在前人基礎上有所更新,變釋仲仁水墨染花為淡墨白描、'圈花不著色'畫法,承前啟后,影響尤大。之后,湯正仲、徐禹功、趙孟堅繼起,使墨筆花卉畫成為一種新時尚。 《四梅圖》卷乃無咎應友人范端伯之請而作,局部特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形態(tài),疏枝冷蕊。畫法雖純用水墨,仍然給人斑斕之感,'運墨而五色具',此之謂乎。圖中枝干多用飛白法,疏影橫斜,豪放灑脫?;ò酌?清瘦圓潤,仿佛有暗香撲鼻。后卷自書《柳梢詞》四首并題,款'乾道元年七タ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揚無昝補之書于豫章武寧僧舍'。'乾道元年'為公元1165年,揚氏時年六十九歲。畫上鈐'柯敬仲'、'天籟合'、'啟南'、'文征明印'等印多方,卷后有元人柯九思題詩,明人項元汴,清人笪重光、費念慈、韓崇、黃壽鳳題記?!惰F網珊瑚》、《汪氏珊瑚網》、《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大觀錄》、《過云樓書畫記》等書著錄。 陳容《九龍圖》局部 《雪梅圖》卷以一角式構圖,左上右下向局部特寫斜臥的兩枝梅花,枝間竹葉掩映。疏枝淡葉,布局、筆法簡逸疏略,濃墨寫枝,中鋒細筆勾花,淡墨染天色,留出絹地以作雪,自然脫俗,意境冷艷清新,別具一格。該圖無款,卷首處鈐'草玄之裔'、'補之'、'逃禪'印,有題詩日:'筆端造化出天巧,寫出江南雪壓枝。誰道春歸無覓處,橫斜全似越溪時。'畫面左下南宋海野老農題詩并識云:'揚補之得墨梅三昧,山谷道人嘆日:'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則筆端春色之妙,此言盡矣。海野老農。'引首和前隔水有清高宗弘歷書并詩題。后幅有元人顧德璋、李升,明人唐幼明、吳寬、吳勤、李澄之,清人高士奇等題跋。畫幅上鈐清高士奇及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府收藏印多方,經《式古堂書畫匯考》、《江村銷夏錄》、《江村書畫目》、《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墨梅之外,揚無咎也善畫墨竹,《庚子消夏錄》卷二著錄其《孤竹圖》云:'世傳畫竹惟此兩枝數(shù)葉,孤清欲絕??戮粗偎?后有顧阿瑛題一詩:'碧眼胡兒叫橫玉,落月如盆照茅屋。美人清夢斷梅花,卻寫相思在修竹。……按:無咎在高宗朝以不直秦檜,累征不起,自號清夷長者,蓋南宋一代高人也。故畫法清曠如此,百世可想其人。揚無咎亦作設色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其《紅梅圖》,方絹本,著色,紅梅枝,疏花細蕊,嫣然可愛。上有宋光宗題詩一首:'去年枝上見紅芳,約略紅葩傅淺妝。今日亭中足顏色,可能無意謝東皇。賜貴妃。' 陳容字公儲,自號所翁,福唐(今福建福清)人。端平二年(1235)進士,歷郡文學,悴臨江,入為國子監(jiān)主簿,出為莆田縣主簿,'仕典州牧',賈秋壑招致賓幕,無何醉輒狎侮之,賈不為忤。詩文豪壯,善畫水龍,得變化之意,罕作具體,多寫龍頭。潑墨成云,噗水成霧,醉余大叫,脫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筆成之,或全體,或臂一首,隱約而不可名狀者,曾不經意而得皆神妙,時為松竹,云:'作柳誠懸墨竹豈即鐵鉤鎖之法軟?'寶祐間名重一時,垂老筆力簡易精妙,絳色者可并董羽?!懂嬂^補遺》卷上'陳容'條云:'每畫成,輒自題跋,他人不可假也';《圖繪寶鑒》'陳容'條云:'往往贗本亦托以傳。'現(xiàn)存陳容畫作有《九龍圖》卷、《墨龍圖》軸、《墨龍圖》卷、《云龍圖》軸等。 陳容《九龍圖》局部 《九龍圖》卷以長卷形制,攝取組織龍、云、浪、巖等局部構成畫面,繪九龍穿云、攫珠、追逐于煙云、白浪、山巖間,極盡駕霧騰云、倒海翻江之能事。九條龍一字排開,形態(tài)各異,或騰躍,或潛游,或飛躍,或盤踞,或回旋,或飛龍在天,或蓄勢待發(fā),龍頭角度或正面,或側面;表情或怒,或驚,或吟,或思;肢體或露,或隱,配以時隱時現(xiàn)之云霧、波濤、山石。顯露的龍頭、龍身、肢體,以墨筆勾勒,刻畫精細;山巖用小斧劈造型,質感堅硬;白浪主要以濃淡不同的墨色渲染,間以勁挺線條勾勒。細看之下,每一局部都是寫實的,但由局部構成的整個畫境卻呈現(xiàn)出氣勢磅礴、動感強烈、神秘雄壯、深沉怪異的超現(xiàn)實意境。卷后有陳容自題長詩,尾鈐'所翁'一印。 卷前又自識'九龍圖作于甲辰之春,此畫復歸于甥館仙李之家,神物固有所屬耶'二十六字。'甲辰'為南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表明畫作當為作者中年之后所作。拖尾有元董思學、張嗣成、吳全節(jié)、歐陽玄、張翥、王伯易等跋。卷中鈐有清耿昭忠及清內府鑒藏印,《石渠寶笈》初編著錄。 陳容《九龍圖》真?zhèn)螌W界一直有爭議。就偽作而言,如1978年廣東省博物館蘇庚春在介紹該館所藏陳容《云龍圖》時認為美國波土頓所藏《九龍圖》'恐是元人摹本'。 陳容的畫龍,真?zhèn)坞y辨','現(xiàn)在被說成陳容的作品有數(shù)件,但確定無疑的尚無一件。波士頓美術館藏《九龍圖卷》,有甲辰淳祐四年自題,為清室舊藏而久負盛名,但其墨法、筆法尚有不足。山巖用直角相交的斧劈皴畫出,水波的浪頭畫法見于南宋《錢塘觀朝圖》,浮動的云氣表現(xiàn),適當設置余白以及巧妙的寫出龍的形形色色姿態(tài)等,有一種非凡手所能的氣息;但其描寫中尚含有一種生硬,畫中還能見到噴墨噴云之法,和日本德川黎明會藏本有共同點','盡管蘇庚春先生有異議,我認為波士頓的《九龍圖》表現(xiàn)了陳容墨龍的本質。這里所繪龍是用水墨方法自由游戲的陳容的風格。龍活躍的天地可以看作非凡間的自然縮影,充滿了可怕的氣氛','我并不是因此而斷言《九龍圖》是陳容真跡,但可以看作是出色傳存了陳容畫法的作品。' 談福興《南宋陳容存世作品及其真?zhèn)巍?下)認為《九龍圖》不是陳容真跡,應屬后人的托名之作。'有可能是陳容四世孫陳亦所的作品。'李凇淞《一個陳容,兩個所翁一一從書法角度看美國波土頓美術館藏《九龍圖》的作者與年代》在'檢視了相關觀點,確定了更具可靠性的陳容真跡,從書法的角度,通過將該圖題跋書跡與相關材料的分析比較,結合歷史文獻,討論、支持并發(fā)展了那些質疑的觀點',認為:'波土頓的《九龍圖》不是通常所認為的作于南宋淳祐甲辰年(1244)的陳容真跡,很可能是另一個'所翁'即他的四世孫'陳亦所'的作品,作于下一個甲辰年,即元代大德甲辰年(1304年)。 陳容《九龍圖》局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