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東穎國太極學堂論壇講座第150期 練吳式太極拳不可不知三盤。三盤是指胯、腰、肩。胯為下盤,腰為中盤,肩為上盤。三盤中,以下盤為根基,以上盤為用,以中盤為主宰。 一、肩為上盤吳式太極拳肩的要領是松沉。在盤拳架時,上盤始終要松沉,要虛腋沉肘,肘不貼肋,肘與肋之間以空一拳頭為宜。肩的放松,須與肘相隨,肘的屈墜,可以加大肩的松沉。要胸空腹實,虛領頂勁。肩的松沉要與頂勁配合起來,才能體現(xiàn)出輕靈氣勢,否則,上盤神不頂,一身難輕靈。頂勁,不單指頭部,是從胯以上皆要提起精神,經腰而上,順著頸部,貫至頭頂百會穴。虛領頂勁時,肩不能聳起,肩要松沉,肘要屈墜。頂勁時,沉勁不丟;沉勁時,頂勁不失。上下有股對拔對拉的氣勢,使得軀干豎直,出現(xiàn)一種空靈舒適、抻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覺。胸空要與腹實相配合,兩臂與胸背相連,胸空腹實,上虛下實,可增大兩臂的靈活性,增強兩臂的氣感。結合頂勁,含胸拔背的感覺才能出來。這些與肩直接相關的部位配合得好,肩的作用才能發(fā)揮得充分。 二、腰為中盤太極拳內外兼修,剛柔相濟,周身一家,練的是陰陽協(xié)調。腰為人體之中心,為上下溝通之樞紐,練拳時不論做什么動作,都要用腰來帶。腰是力量之源泉,四肢百骸皆由腰帶動。手臂的動作,是由腰而脊而背而肩而肘而手,形于手指;腿部的動作,是由腰而胯而膝而踝而腳而趾,這樣才能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盤皆由中盤帶動,中盤在三盤中,居主宰地位。中盤一動,引領全身,四肢百骸,融為一體。能松腰,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吳式太極拳強調主宰于腰,是因為腰不但維系著全身中正和平衡,還關系到內氣的集聚和運行。丹田和命門乃練習太極內功的重要部位,都在腰部。所謂前丹田氣之海,后丹田氣之根。氣沉丹田,兩腎抽換,則可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 三、胯為下盤胯位于大腿根部,左右各一??韫怯慎墓?、坐骨和恥骨組成,它與尾骨、骶骨共同組成骨盆,起著支撐脊柱和上體的作用??铻樯象w之底盤,為人體最大的關節(jié)。下盤要平、正、穩(wěn),只有底盤平、正、穩(wěn)了,軀干才能中正豎直;底盤要松,只有底盤松了,丹田之氣才能下到腳底。太極拳的中定功夫全在于腰胯,能松腰落胯,則能氣沉丹田,兩足有力,下盤穩(wěn)固。太極拳的虛實轉換全在于腰胯,旋腰轉胯,松腰落胯,可調節(jié)虛實,化發(fā)自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太極拳懂勁的功夫也就是腰胯的功夫。因為胯為大腿的根部,人的上體重量全部落在胯上,因此胯關節(jié)特別強大結實。要把胯松開,確實不易。松胯是一項難度很大的系統(tǒng)工程,非功久不能。平日行拳走架,推手,站樁,要注意松沉,意念多灌注于胯的放松,久而久之,胯關節(jié)自會松開。一旦胯松開了,內氣即可從兩條腿到達涌泉穴,即可松沉入地,落地生根。 三盤是統(tǒng)一的整體,不可截然分開。三盤的運動皆由內氣貫串。三盤及其相關部位的要領掌握好,拳架就柔順,內氣就充實,氣感就強。丹田氣足之后,可形成胯氣圈、腰氣圈、肩氣圈。三盤氣圈形成后,就可以打通大小周天,做到氣遍身軀不稍滯。 丹東穎國太極學堂創(chuàng)始人、總教練張穎國 2019.10.9 |
|
|
來自: 等著l70smp782j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