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玉》專注傳統(tǒng)和田玉 為您打開玉石收藏之路 說起香爐,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琴爐,則有不少人感覺陌生。其實,琴爐在文房用具中,也是一件不能缺少的物件。 古代文人講究生活情趣,讀書時要燃香,所謂“紅袖添香夜讀書”;彈琴時也要燃香,所謂“高士焚香撫琴”。因此,琴爐便成為文房的重要用具,為彈琴時焚香所專用。 琴爐,是香爐的一種。只不過,它比香爐更小,因而常被人稱之為“小琴爐”。 資深藏家李鐘全說,一般來講,口徑在10厘米左右稱琴爐,可置于掌中把玩。而口徑在15厘米以上的叫香爐。玉雕中的琴爐也是如此。 在使用上,琴爐也與一般的香爐不同。 香爐通常是燃香球或線香,下面有盛水的盤子,焚香的時候,香氣和水汽混合在一起,可以營造出一種云霧彌漫的效果。 而琴爐則由上下兩部分構(gòu)成,可以自由開啟,用的時候,在里面放入熏燒的香餅,或者是一支線香。所以爐體要小巧玲瓏,置于琴桌前凸顯雅致。 琴爐的材質(zhì)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銅、瓷、竹、木、玉、象牙等,比較多見的是銅質(zhì)和瓷質(zhì)的。 它的形制也有很多,沖耳爐、蚰耳爐、鼎爐、鬲式爐、橋耳爐、筒式爐、竹節(jié)爐、海棠爐等,以圓盒形較為多見。 這種圓盒形的造型是為了壓蓋住爐內(nèi)的香餅和石炭,不讓火勢太旺而使香餅燃燒過快或者煙氣過大。 玉雕中的琴爐蓋面和周壁,通常也雕刻有紋飾或圖案作為點綴,讓整體看起來更加富有詩情畫意。 有的玉雕琴爐,在爐中心部分雕有環(huán)繞的凹槽,一圈圈,宛如波浪,使琴爐有著別致的音律之美。 現(xiàn)在的玉雕琴爐幾乎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大部分都是用來把玩或者放置在桌案上來觀賞。 焚香撫琴,悠悠琴韻,裊裊幽香,如此雅境,美哉。 編輯/那女 圖片來自正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