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jīng)聽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個比喻,人性格形成有點像做蠟燭的過程。在蠟燭尚未凝固正處于柔軟的狀態(tài)時,工匠需要將它豎直成型。此時的蠟燭本身尚未凝固,也正是成型的時機。如果工匠錯失了這個時機,而在蠟燭已經(jīng)成型之后發(fā)現(xiàn)蠟已經(jīng)“歪”了,此時要再想將其豎直,那得到的結果恐怕是蠟燭會斷成兩截。原因很簡單,這時候蠟燭已經(jīng)成型了。這個事例說的道理非常透徹,告訴人們必須在孩子的性格還沒有形成時期認真規(guī)范,如果此時聽之任之,孩子的不良習慣已經(jīng)定型,此時想再嚴加管教困難就相當大了。如果此刻對孩子采取強制措施,最終的結果恐怕就會像“歪蠟”一樣,即便是修復好了,恐怕也要付出巨大勞動。 孩子從學語言開始,其性格習性正在形成之中。在此時要及時觀察其性格品行中的問題,及時糾正,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孩子就會養(yǎng)成勤奮做事的好習慣。孩子的拖延癥也是逐漸形成的,如果能在其尚未形成時期及時糾正,孩子肯定會受益終身。 案例 鄰居住著一對老夫婦,兒子兒媳因為工作忙就將孩子楠楠交給他們照管。奶奶抱孫子等于抱金子,不用說,老年生活寂寞的老兩口照顧孩子非常周到,而楠楠在爺爺奶奶的關心照料下也很愉快。不過,經(jīng)常和老兩口在一起聊天的我很快發(fā)現(xiàn),楠楠在爺爺奶奶的嬌慣下,拖延癥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苗頭。 學齡前的楠楠在買玩具上不斷創(chuàng)新,幾乎每天在放學路上總要糾纏爺爺奶奶到商店去買玩具。而買來的玩具他好像并不是為了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欣賞,甚至破壞,毫不吝惜。開始爺爺奶奶還試圖教育楠楠:“楠楠,我們答應花錢給你買玩具,可你必須答應我們首先要完成圖畫作業(yè)后才能玩?!? “行!”走進商店之前的楠楠滿口答應,可買好玩具之后回到家里后,楠楠馬上就變了。在爺爺奶奶苦口婆心勸說下,楠楠最終就會拿起新買的玩具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后才開始畫畫:“什么破玩具,我還不稀罕呢……” 老兩口退休金領得不少,本身又非常疼愛孫子,因此在楠楠身上花錢滿不在乎。聰明的楠楠很快覺察到了這一點,開始變本加厲買玩具、破壞玩具,而對一些動手動腦類的家庭作業(yè)開始置之不理。 老兩口有時候也感到不對頭,就開始在話語間向我討教教育孩子的良方。我就提出應該首先控制楠楠在放學路上養(yǎng)成的習慣:“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孩子養(yǎng)成之后會對買玩具產(chǎn)生依賴,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拖延現(xiàn)象,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學習?!? “哎,孩子還小,沒有辦法?!蹦棠陶f,“我們小的時候想玩這些玩具,哪里有???再說,這也都是智力玩具,壞幾個不要緊?!? 01 有什么事會讓一個女人立馬變臉? 我聽到過最多的回答是:監(jiān)督孩子寫作業(yè)。 閨蜜曉麗在我們面前從來都是個溫柔、優(yōu)雅的女人,可她一監(jiān)督起孩子寫作業(yè)來,就會變得暴躁、歇斯底里、毫無修養(yǎng)……完全不像自己。 “又玩手機,書看完了嗎?” “又要去廁所,你不是剛去過嗎?” “橡皮擦放下!好好寫作業(yè)!” “冰箱壞了關你什么事,你的任務是寫作業(yè)!” …… 打罵吼這樣的戲碼每天都在上演,一天不落,她真的快受不了。前幾天學校開家長會,老師還特意把她喊去,告訴她孩子上課小動作太多,不專心,成績一直在下降,希望她能注意一下。 閨蜜跟我抱怨說:“我也知道孩子注意力很難集中,但是能說的,能做的都試過了,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看著閨蜜苦惱的樣子,我也覺得很揪心。 02 其實,我身邊對孩子的專注力感到苦惱的爸媽真不在少數(shù)……而且,無論哪個年齡段孩子的爸媽都會有這樣的煩惱: ▲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 那就是專注力差的表現(xiàn)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專注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專注力越好,學習效率越高,學習成績提高越快,反之,專注力越差,無論怎么做,成績都很難有所提升。 前段時間,全國百強中學衡水中學的一位高級教師做了一個試驗。 她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成績較差的,一組是成績優(yōu)異的,觀察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 成績較差的學生:經(jīng)常分神,即使老師和家長在旁邊盯著,也無法認真專注學習; 而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學習專注力都非常強,往往一坐兩三個小時都不受外界打擾。 最后老師得出結論,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是:學習時的專注力。 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周圍“別人家的孩子”,也會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不一定更聰明更努力,之所以能學什么都快,學什么都能學好,絕大部分原因是他們夠?qū)Wⅰ?/span> 03 “天才,首先是注意力?!?/span> 對于這一點,國家認證心理咨詢師鄭潤芝老師也非常認同。 在從事教育學的過程中,鄭老師也在接觸過非常多為孩子專注力苦惱的家長,仔細了解后發(fā)現(xiàn),這些家長或多或少都對孩子的專注力存在著誤解: 誤區(qū)一:孩子是故意不專心,所以必須得訓斥,發(fā)火,甚至打罵孩子。 其實,專注力是一種能力,如果孩子沒有大人督促只能專注5分鐘,5分鐘就是孩子目前的專注能力;如果孩子現(xiàn)在能專注20分鐘,20分鐘就是孩子目前的專注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的。 誤區(qū)二:孩子不專心是因為年齡小,貪玩。 每個年齡段,都有該年齡段專注力的正常水平,如果孩子低于這個正常水平就是專注力不足。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越容易改善,如果家長一味等待,想著長大了就好了,只會造成反效果。 大量的案例證明,75%以上的孩子,在專注力訓練的最佳期沒有得到改善,青春期,專注力的問題會更加凸顯,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越來越加大。 而且,專注力水平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到了青春期,情緒的沖動性會加強。 誤區(qū)三:不愛學習所以不專心,因為孩子看電視玩手機可以專注很長時間。 這是巨大的誤會!看電視,玩手機,屬于信息的被動輸入,不需要刻意的專注,就能輕松的接收信息。 專家指導意見 蘇聯(lián)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yǎng)學生抵制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 家長的思考與了解 1.不要認為孩子小就可以沾染一些不良習慣,這是極端的錯誤。 2.從小看大,讓孩子養(yǎng)成勤儉的好習慣,將來對孩子成長有利。 3.幼教是一門學問,主要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的學問,跟學習知識沒有關系。 所以孩子在看電視的時候,注意力反而是比較渙散的,習慣了這種狀態(tài),孩子就很難在閱讀書籍或者學習的時候保持專心。 剛開始的時候,為了幫助提高孩子的專注力,鄭老師收集了大量訓練注意力的專業(yè)方法并指導給這些家長,然而,很多家長卻反饋實用性不強: 有的方法太麻煩,用不起來;有的方法費時太多,孩子每天作業(yè)多沒時間配合;有的方法太枯燥,孩子不愿意接受。 針對這些困難,鄭老師仔細研究后發(fā)現(xiàn),只要緊密圍繞注意力訓練的核心要素:持久性、集中性、轉(zhuǎn)移性、注意力廣度進行訓練,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持久性:讓孩子專注時間變長 集中性:讓孩子不再粗心犯錯 轉(zhuǎn)移性:讓孩子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時,依舊能保持專心,在該專心時能專心 注意力廣度:讓孩子能一次兼顧更多的信息 |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教育、學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