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閑言少敘,書接上文。上一次我們講到了黃石公園的地熱到底怎么來的。反正就是有個地下的熱點,把上邊的巖石圈給烤化了。要是哪天攢夠了力氣,那么就會造成超級噴發(fā)。好在目前看來,黃石公園下面的超級火山還算是老實。但是這一切都是說不準的,概率問題嘛! 盡管黃石的下面的熱點很厲害,但是這個熱點比起非洲的超級地幔柱,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非洲下邊有個超級地幔柱,在非洲板塊下面制造出來一大串的熱點,這可不是一個熱點,而是一大串。這個超級地幔柱造成的后果就是東非大裂谷。從太空里能一眼就看出來,號稱叫地球上的傷疤。這個地方可以研究地球科學的好地方。東非大裂谷是個總稱,從地理上來看的確是如此,這條大裂谷要是按照廣義的來算的話,北部一直到黎巴嫩的貝卡谷地。我小時候知道有個貝卡谷地是因為1982年,以色列在現(xiàn)代電子干擾和壓制的掩護下,出動飛機對敘利亞的蘇系戰(zhàn)斗機和地面防空力量進行了一次絕殺。以色列人說是他們?nèi)〉昧?2:0的戰(zhàn)績?,F(xiàn)在根據(jù)蘇聯(lián)解體以后公布的情況,敘利亞方面也有斬獲,大約是23架。但是以色列壓倒性勝利是可以肯定的。
從貝卡谷地到亞喀巴灣這一條線都是廣義的東非大裂谷的最北端
小時候看世界地圖冊,找貝卡谷地找不到,那塊區(qū)域畫的太小了。長大以后趴著看Google Earth,才知道貝卡谷地的具體地形和位置。原來從貝卡谷地到約旦河到死海這都是在一條線上。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當然海海溝不算哦。死海的水面在海平面以下424米。假如算湖底的話是海平面下800米,可見這個地方有多深。順著往南是亞喀巴灣,也是個狹長的海灣,連接到紅海。紅海本身也是狹長的。 紅海的南端就是曼德海峽,西邊是紅海,東邊是亞丁灣,就是鬧海盜的地方。紅海和亞丁灣好像是拐了個120度的彎。從曼德海峽往西南方向延伸出一條巨大的裂谷,貫穿了埃塞俄比亞。這才是正式的東非大裂谷了。從肯尼亞開始,大裂谷分成兩岔。西邊有一連串的大湖,都是長條形的,比如艾伯特湖、愛德華湖、基伏湖、坦噶尼喀湖。坦噶尼喀湖算是世界第二深的淡水湖,最深的是貝加爾湖1600米深,非常古老,3000萬年前就形成了。坦噶尼喀大概有1470米深,形成于2000萬年前。東邊沒那么多水,主要是裂谷。我們印象里山谷應(yīng)該是兩山夾一溝,地勢非常險峻。其實東非大裂谷之所以壯觀,就是因為它夠?qū)?,大概有幾十公里?00公里寬,谷底非常的平坦,你可能都感覺不到這是個深谷。但是你真的到裂谷的邊上看看,兩邊都是直上直下的高達2000米的山。這個地方整體高度很大,是個高原。裂谷帶兩側(cè)的高原上分布有眾多的火山,如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山、尼拉貢戈火山等等。東西兩邊就像兩個括號,最南邊若即若離的匯合在一起。再往南是馬拉維湖,這也是個狹長型的湖泊,是世界第三深的湖泊,有700米深。大家其實都能明白,為什么有這么多狹長的湖泊,而且還都挺深的,還不是因為峽谷地形灌了水形成的嘛。最后大裂谷在莫桑比克延伸到贊比西河谷,逐漸消失了,這兒快到海邊了,海對面是馬達加斯加。
塞倫蓋蒂的動物大遷徙 現(xiàn)在很多人去非洲旅游,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去塞倫蓋蒂,去馬賽馬拉。這地方其實就是在大裂谷東西兩個大括號的中間,維多利亞湖的東邊。東西兩個大括號包圍著中間這個維多利亞湖,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僅次于蘇必利爾湖。但是這個湖可是相當?shù)膱A,人家可不是長條的。所以這個大湖和旁邊的坦噶尼喀就好像一個是太陽,一個是月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呢?我們過會兒再講。總之,東非大裂谷全長能有6400公里,而且非常寬,所以特別的明顯,在太空里都能一眼就看出來,這就好像是地球的一道傷疤。其實這個地方是個旅游的圣地,動植物的天堂。就在埃塞俄比亞的哈達爾,一只考察隊發(fā)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科動物的化石。他們挖了三個禮拜,找到了一個女性古猿的部分骨骼化石。
露西化石 從化石上看,這個家伙是直立行走的。骨盆和腿骨的結(jié)構(gòu)和現(xiàn)代人類是非常接近的。正巧當時現(xiàn)場的錄音機里正在播放披頭士的一首歌《露西的天空鑲滿鉆石》,于是給這個女性起名字叫露西。把她歸為“南方古猿阿法種”。后來在這片地區(qū)又挖出了不少的古猿的化石。所以說,320萬年前,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人類在祖先曾經(jīng)生活的地方。當然,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地方就是巖石圈下邊的那個超級地幔柱撕裂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的地方。東非大裂谷只是個地理上的稱呼,從地質(zhì)學上來看,這個結(jié)構(gòu)叫做三聯(lián)支。也就是紅海,亞丁灣和東非大裂谷構(gòu)成了一個Y字形。發(fā)現(xiàn)露西的這片區(qū)域,就靠近這個典型的三岔路口。
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亞靠近紅海的這個三角地帶是個活躍區(qū)域
大家有機會不妨仔細觀察一下,比如看到干涸的土地啦,看到開裂的墻皮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裂紋有沒有那種十字路口呢?有嗎?我今天找資料,找了很多土地開裂的圖片,以及石頭開裂的圖片。很少出現(xiàn)十字路口的形狀,找到的都是丁字路口或者是“Y”字形的三岔路口。我們的地球要是出裂紋,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Y字形斜紋。所以,紅海、亞丁灣和東非大裂谷構(gòu)成了一個Y字形的三岔形裂縫。因為超級地幔柱造成的一連串熱點,這個地方地下壓力非常高,整塊地皮都被頂起來了,構(gòu)成了一片高原。就像吹氣球一樣,氣球吹大了,皮就被拉薄了。所以這個地方的巖石圈是很薄的,有些地方就出現(xiàn)了裂紋。
拉伸造成的塌陷,這就是東非大裂谷的直接成因
大家玩兒過麻將牌吧。一排麻將牌,你拿手頂住兩端就能把一整行的麻將牌提著離開桌面。你敢稍微松點兒勁兒嗎?敢嗎?你稍一松勁兒,中間的麻將牌立刻掉下去了。大裂谷被拉出一大串裂紋,巖石圈基本上也就相當于是這一排麻將牌,拉開以后就往下掉,因此地皮就塌了一大片。中間出現(xiàn)一個塌陷的山谷,所以底部還是比較平坦的,有的地方能看到山頭像臺階一樣。
臺階地形
1893年,英國的地質(zhì)學家就對東非大裂谷開展了5個星期的考察,當時英國人就斷言,這地方根本就不是靠河流給切出來的峽谷,跟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不是一碼事。后來大家去研究一下裂谷之中的火山口,發(fā)現(xiàn)越往邊上越古老,中間的普遍年輕,這說明什么?是不是很像海底擴張學說描繪的那些海底火山???所以,大陸漂移學說就拿東非大裂谷當做是非常強的證據(jù)。到了板塊學說確立以后,大家開始用板塊構(gòu)造理論來解釋這個裂谷的成因。大概是3000萬年之前,在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省腳下出現(xiàn)一個超級地幔柱,在這兒形成了個大熱點。紅海和亞丁灣開始裂開,那時候東非大裂谷還沒能拉出裂紋呢。阿拉伯半島開始和非洲分開。天崩地裂都是大事兒,大地裂開肯定不平靜,在這個地區(qū)有一連串的火山爆發(fā)。從埃塞俄比亞到也門、蘇丹、沙特西部,都有巖漿活動,開始是玄武巖,到3000萬年開始,出現(xiàn)流紋巖。這個時候,紅海和亞丁灣地區(qū)的海拔可能和海平面相當。海水還沒進來,只是大地出了裂紋。在2800萬年前,地皮下陷越來越厲害,已經(jīng)低于海平面了,于是紅海和亞丁灣開始進水了當時肯定也還沒這么寬。既然已經(jīng)灌了水,這里就開始出現(xiàn)海相沉積物。和當年還是地面的時候肯定是不一樣的了。到了2500萬年前,三岔口全都成型了,埃塞俄比亞這一條線上也開始到處火山爆發(fā),但是地皮還不算正式裂開。2000萬年前,紅海開始快速沉降,說白了就是海底塌了。而且,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底再次裂開,中洋脊開始慢慢長出來。大洋板塊和海有什么不同???因為大洋是有中洋脊的,海底是會擴張的,沒這個本事不叫大洋板塊。因此別小看人家紅海和亞丁灣,人家可是正經(jīng)八百的大洋的坯子。一直到了1100萬年前,埃塞俄比亞這一段是徹底裂開,后邊就一路開裂,東非大裂谷形成。然后一直擴展到了今天,在非洲大地上留下一道巨大的傷疤。一邊是努比亞地塊,一邊是索馬里地塊。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底,我們看不到,所以一般人根本就不知道這三個屬于同一個三聯(lián)支結(jié)構(gòu)。
維多利亞湖和其他的湖泊成因不同,形狀也完全不一樣
那么,為什么東非大裂谷會分裂成兩岔呢?也就是左右兩個括號。這是因為在這兒有一個形成非常早的克拉通,叫做坦桑尼亞克拉通,克拉通其實就是一種非常硬核的地塊,這東西形成以后就非常的硬。簡直就是個蒸不熟、煮不爛、捶不扁、炒不爆,響當當一粒銅豌豆。非洲板塊肚子里剛好有這么個玩意兒,就算裂紋都要繞著走。在這個地方在這片地區(qū)的中心就是維多利亞湖,這個湖非常大,繞著轉(zhuǎn)一圈有3200多公里,湖周邊有三國家,據(jù)說在湖里還打過架。這個湖的年齡只有40萬年,比旁邊的坦噶尼喀湖年輕多了,最深的地方只有82米深,因為這個湖很淺,所以在17300年前曾經(jīng)干涸過,可能跟冰河期有關(guān)。到14000年前,這一湖水又灌滿了。大概是天氣暖和了。
三岔形裂口往往是撕開兩岔,還有一岔被廢棄 那么,東非大裂谷將來會不會也擴展成大洋呢?按照主流的觀點,夠嗆。為什么,地球上三岔口的結(jié)構(gòu)其實很多。但是現(xiàn)在看來,總是兩岔能撕開以后發(fā)展成大洋板塊,第三岔拉不開。也就是說,紅海和亞丁灣巖石圈扯開了,下面的地幔軟流圈物質(zhì)上涌,開始形成中洋脊,開始海底擴張的過程了。但是,這一來,地球內(nèi)部的勁兒就給卸了,釋放出來了,沒力氣再把東非大裂谷給扯開,Y字形的一撇一捺扯開了,一豎已經(jīng)沒力氣扯開了。實際的案例在地球上有沒有呢?當然是有的,最典型的案例是大西洋。大家有沒有覺得很奇怪哦,大西洋兩岸,為什么非洲的有個幾內(nèi)亞灣??铺氐贤叩侥崛绽麃嗊@一線的海岸線是橫著的,喀麥隆這兒就開始大拐彎,到下邊的赤道幾內(nèi)亞、加蓬剛果安哥拉就變成豎著的了? 同樣,在巴西的海岸,也是一個90度大拐彎,只不過巴西是鼓起來的,非洲那邊是凹進去的。從魏格納就發(fā)現(xiàn)了,這兩塊地圖是可以拼在一起的。下面要發(fā)揮想象力了,假如當初巴西和非洲是拼在一起的,大西洋裂開的時候也是一個拐了90度的裂縫。這其實也是一個“三聯(lián)支”,也就是三岔口,裂開了兩岔,第三個岔胎死腹中沒能裂開。這個被廢棄的裂縫如今變成了乍得盆地。非洲大陸上這樣的裂縫也還有好幾條。假如真的按照大西洋的這個模式,東非大裂谷是屬于胎死腹中,沒戲了。紅海和亞丁灣,未來還有前途。但是,悲催的是,這個地方太擠了。北邊是阿拉伯半島和亞歐板塊。非洲板塊還在往北跑呢。未來要和亞歐板塊擠到一起。紅海和亞丁灣有這么大的力氣撐開嗎?再寬也寬不到哪兒去。GPS測量數(shù)據(jù)表明,紅海大概每年張開20mm,東非大裂谷也就是幾毫米左右吧。所以這個地方看來擴張不是太快,果然不像是很給力的樣子。 不過,目前看來,地下的事兒相當?shù)膹碗s。這個超級地幔柱還挺給力的。1978年,在吉布提冒出來一座火山,離開港口也就70多公里。這個火山就是從地下裂縫里冒出來的,熔巖到處流。爆發(fā)前地面突然鼓起個大鼓包。后來噴了一陣子,但是山頭才300米。這個火山和夏威夷的火山很像,不是那種噴出大量火山灰的火山,而是到處流淌巖漿的那一種。不過這座火山別看不高,可是把非洲大陸和阿拉伯半島給掰開了1.2米。相比每年移動兩公分,這算是很有效率了。
地震震出的裂縫
2005年,埃塞俄比亞的阿法盆地發(fā)生了一場大地震。跟附近的火山的活動有關(guān)系,這個地方的腳下32公里的地方有一大包巖漿,大約有3000立方公里這么多。要是涌上來興風作浪,那可是真夠嗆。有個地方被震出了個大裂縫,地面突然下沉3米,迅速向兩側(cè)裂開,裂開的大裂縫足以把好幾只駱駝和山羊吞沒。在接下來3周時間,這個地方發(fā)生了160次地震,形成一個寬8米、長約500多米的大裂縫。沒多久這條大裂縫就已經(jīng)開裂到好幾十里地了。看來大地的撕裂不見得是緩慢的一點點的分離,倒有可能是突然裂開一條縫??夏醽喣沁呉舶l(fā)生過突然裂開一條溝的事兒。所以這種地方也就成了研究地球科學的好地方,大洋深處的下不去啊,這地方就在地上,能仔仔細細的觀察記錄。所以說,到現(xiàn)在為止,到底東非大裂谷能不能真的變成海洋呢?這還真的難說。就拿埃塞俄比亞這個裂縫的地方來講,別看埃塞俄比亞是高原。唯獨在最北部的阿法盆地非常的低,大概能有海平面以下120米左右。這個盆地的最北端和紅海的海岸還相差50多公里。有幾個幾百米高的丘陵擋住了,否則紅海的海水就灌進這個盆地了,這兒就變成海灣了。
非洲大陸分離示意圖
所以東非大裂谷最后裂開到能灌進海水,可能性還是有的。但是到底能不能變成真正的大洋板塊,這就不好說了。大洋板塊必須要有中洋脊,洋底必須開啟傳送帶模式。目前亞丁灣就已經(jīng)是標準的大洋板塊了,這事兒不以面積為準。紅海似乎差點事兒,不如亞丁灣。未來恐怕都沒多少成長空間,畢竟這地兒太擠了。即便是非洲東邊分出去一大條,也不會離得太遠。更遠的未來嘛,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非洲阿拉伯半島都要和亞歐板塊擠到一起的。地中海會徹底消失。利比亞跟意大利擠在一起。意大利不高興也沒辦法。也不知道那時候還有沒有難民。地中海的命運也是蠻滄桑的,畢竟這是特提斯洋的一個遺跡。凡是古老的東西故事一定是不少。地中海曾經(jīng)干涸過,這么大的一片海域會完全干涸?這個景象是我們根本就不敢想象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下次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