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很有名氣,《牡丹亭》的作者,在那個時代,文化娛樂設施不完備的條件下,靠著戲曲的無限的魅力,《牡丹亭》征服了好多年輕姑娘的芳心,湯顯祖無疑擁有大量的粉絲,而大都是才貌俱佳的文藝女青年。
名氣最大的要數(shù)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想當年在賈府里,面對這滿園春色,當賈寶玉把《牡丹亭》遞給她的時候,讀了幾句,林黛玉不僅如醉如癡,多么美好的畫面呀:“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讀者眼里,林黛玉是何等的孤高自賞、目下無塵,唯獨對《牡丹亭》贊不絕口,由此可見,湯顯祖杰出的語言功底和善于捕捉少女的心。
“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愿,便酸酸楚楚無人怨”,這是《牡丹亭》中杜麗娘著名的唱詞。因為有情,花花草草都是有生命的,而且誓死相隨,永不分離,即便是受到了再大的委屈,胸中有了戀情,也在所不惜。有個叫俞二娘的年輕女子,平時喜愛詩詞書畫,因為受到作品的藝術感染,便用蠅頭小楷,細細的抄錄下來,一邊抄,一邊哭,感到作品就像是給自己寫的,尤其是抄到悲痛處,泣不成聲。因為整日愁眉不展的,也無心眷顧別人給自己提親,終日郁郁寡歡,最后“斷腸而死”。臨終前從松開的纖手中滑落的,正是《牡丹亭》的初版戲本,而且“飽研丹砂,密圈旁注,往往自寫所見,出人意表”。湯顯祖聽說后,大為感動,這么一個優(yōu)秀的女子煙消玉殞。不由得悲從中來,乃寫詩送葬:“畫燭搖金閣,真珠泣繡窗。如何傷此曲,偏只在婁江。何自為情死,悲傷必有神。一時文字業(yè),天下有心人?!?/font>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在《牡丹亭》里,死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新生的開始?!扒椴恢?,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題詞》)。所以當時的青年男女看到這部戲曲的時候,更加充滿了對愛情的渴望,和要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惜身家性命,不畏生死的考驗。
話說內江也有個漂亮女子,自己對自己的容貌才學一向自負,認為自己應該嫁給一個大名士。而當時湯顯祖才名極高,女孩子認為湯顯祖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他??吹竭^《牡丹亭》之后,更是深信不疑。于是,徑直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前來相約,說愿意一輩子侍奉他。湯顯祖沒見她,讓人捎個口信,說自己年老體弱,還是不見面為好。那女子如何肯信,便死纏爛磨要求送信人傳達自己對湯顯祖的仰慕之至。送信人沒有辦法,只好兩邊傳達消息。約定的日子到了,姑娘心花怒放,打扮得楚楚動人,離老遠就在找尋年輕的舉止瀟灑的翩翩公子,可惜過盡千帆皆不是。等到約定的地點近了,手里的信物近了,果然是個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姑娘頓時大失所望,心灰意冷。乃嘆道:“我生平傲視群芳,仰慕湯郎,將以托付終身大事,誰料想年老若此,貌丑若此,嗚呼,湯郎何在?這是我的命呀”,不久,投水而死,讓人痛惜。
江湖嘆道:文學的魅力就在于產生共鳴,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總是能陶冶人,啟迪人的智慧,高尚人的情操。不過讀書不要讀傻了,既要鉆進去,又能走出來。否則,都學這些情竇初開的女孩子,那么《牡丹亭》一定會是國家第一號禁書不可,因為它的殺傷力實在太大了,但愿我們都是活學活用的高手。不過,話雖如此,我仍然佩服湯顯祖高超的文藝水平。
癡迷《牡丹亭》,情迷湯顯祖,多年后,我也是大才子的骨灰級粉絲。為你瘋狂為你醉,夜半相擁牡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