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露過后,算是正式入秋了。秋天最大的一個(gè)特點(diǎn)就是秋燥。 秋燥體現(xiàn)在兩個(gè)方面,第一是引起皮膚、口舌等部位的干燥,第二是容易傷肺。 所以,在這個(gè)時(shí)節(jié),除了喝水降燥,還要食補(bǔ)。 中醫(yī)認(rèn)為,白色歸于肺,“白色食物”一般都性涼,所以能夠緩解秋燥。 所以,秋季不妨吃一下這些“白色”食物: 蓮藕 俗話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bǔ)人”。 蓮藕性寒,生吃蓮藕可以清熱,化痰止咳,但是腸胃不好的人不能多吃,所以可以吃一點(diǎn)熟藕,不僅能養(yǎng)胃,還可以滋陰。 家常芫爆雙鮮 -食材- 蓮藕/杏鮑菇/雞蛋/蔥姜蒜/淀粉 鹽/香菜/白胡椒粉/雞精/香油 -具體步驟- 食材處理:將蓮藕、杏鮑菇改刀切絲。 調(diào)制碗汁:取一只碗,加入少許鹽、白胡椒粉、醋(胡椒粉和醋的比例1:2)、雞精、香油拌勻。 焯水:鍋中做水加鹽,分次焯煮藕絲和杏鮑菇絲,開鍋后撈出放入涼水中浸泡。 上漿:杏鮑菇撈出擠干水分,加少許鹽、蛋清抓均,加入適量的淀粉。 滑油:開火,四成熱油溫下入杏鮑菇、藕絲簡單滑炒即可備用。 調(diào)味:鍋中留少許底油,蔥、蒜、香菜入鍋爆香,加入杏鮑菇絲和藕絲,稍加翻炒后加入秘制碗汁,翻炒均勻。 白蘿卜 《本草綱目》稱白蘿卜是“蔬中最有益者”,可以消食健脾,潤肺清熱,對皮膚干燥也有很好的緩解效果,是一種很好的食療食物。 蘿卜腐竹燒羊腩 -食材- 白蘿卜/羊腩/腐竹/小蘇打水/姜蒜 腐乳汁/鹽/料酒/老抽/白糖/麻油 -具體步驟- 浸泡:用小蘇打水提前浸泡蘿卜塊半小時(shí),然后撈出瀝干水分,可去除異味。 煎制:加入少許底油潤鍋,羊腩塊油脂面朝下,中小火煎制出多余的羊油,口感更香。 煸炒:另起一口鍋,加底油,下入姜蒜片爆香,然后下入瀝干油分的羊腩塊一起煸炒。 調(diào)味:加鹽、料酒、老抽,翻炒至上色加入1勺腐乳汁,然后下入蘿卜塊,加入沒過食材的清水,然后補(bǔ)充少許白糖、老抽調(diào)味,蓋上鍋蓋燜制15分鐘。 最后:將提前泡發(fā)好的腐竹下鍋,燒制2~3分鐘,待腐竹變得柔軟,湯汁收濃,臨出鍋沿鍋邊淋入少許麻油,最后開大火頂一下,即可。 山藥 中醫(yī)上,山藥具有益氣養(yǎng)陰、補(bǔ)脾肺腎的功效。 木耳炒山藥 -食材- 山藥/木耳/蒜/枸杞/彩椒/鹽 -具體步驟- 食材處理:山藥去皮切片,放入清水中浸泡。木耳提前泡制。 炒制:鍋燒熱倒入少許油,下幾片蒜片爆香后,倒入山藥片翻炒,再加入少許清水,繼續(xù)翻炒,再倒入木耳、枸杞翻炒。 調(diào)味:倒入彩椒片,放入鹽,翻炒即可。 馬蹄 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yù),它性味甘寒,能緩解秋天皮膚干燥、咽喉不適以及口干咽癢的情況。 酒香馬蹄雞肉煲 -食材- 雞腿肉/馬蹄/小干蔥/姜塊/蒜子/小米辣 豆豉/彩椒/蘆筍/醪糟/蠔油/米酒 淀粉/老抽/糖/生抽 -具體步驟- 食材處理:雞腿肉切成三厘米的塊。 腌制:雞肉中加入醪糟、蠔油、小米辣、米酒、淀粉、老抽攪拌均勻。 炒制:鍋中放少許油,下入小干蔥、姜塊、蒜子、豆豉中火煸炒,再下入雞肉,先不翻炒,讓雞肉定型。 調(diào)味:下入糖、生抽、老抽,加入馬蹄、彩椒、蘆筍,開大火翻炒均勻。 最后:鍋中倒入一大碗米酒,蓋上鍋蓋大火煲煮3-5分鐘。 大家還想吃什么菜,記得留言哦~ 暖暖的味道 每一道菜都是家的味道 本文為原創(chuàng),禁止轉(zhuǎn)載,后果自負(fù) 喜歡就點(diǎn)個(gè)“在看”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