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3章 天網(wǎng)恢恢 【道德經(jīng)說】 ⊙ 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猶難之。 ( 勇敢到無所不敢時,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勇敢到有所顧忌時,就能保全性命。同樣是勇,利與害卻大相徑庭。連上天都厭惡的,誰又能說清原因呢?就是圣人也難以解說明白。) 【丁小川說】 ⊙ 勇敢是有限度的,一旦超過了限度就會轉(zhuǎn)向反面,就不能稱其為勇敢而只能稱作魯莽了。真正的勇敢是敢為又有所不敢為,而不是為泄私憤而喪失理智,恣意妄為、肆無忌憚,胡作非為,鋌而走險。凡是魯莽蠻干,必招殺身之禍。 ⊙ 相反,柔弱謙下,審時度世,不輕舉妄動,不爭強斗勝,有勇有謀,不作無謂犧牲的人,既能保全身命,又能取得預(yù)期的效果。因為天道貴柔弱,不貴強悍妄為;貴卑下,不貴高上妄言。凡是有欲而為者,都是取敗之路。天道面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 天有好生之德,萬物有惜命之情,人有趨利避害之心。對于害命之事,天下人都很厭惡,人人懼怕。人命關(guān)天,圣人在對待生命的生殺大事上,極其審慎,不敢草菅人命,盡心盡力去拯救。所以圣人誅罰,效法天道規(guī)律,不敢以私意而為之。 ⊙ 統(tǒng)治者一旦腐敗到極端,致使民不聊生,就會有勇敢的人站出來為民請命。反動派不甘心失去統(tǒng)治地位,必然對反抗他們的人大開殺戒。這又不合乎上天的好生之德,也是為圣人所不能忍視的,所以,這一天道事業(yè)猶使圣人感到為難而小心謹(jǐn)慎。 【道德經(jīng)說】 ⊙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繟(chǎn)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天的法則是:不用爭斗就能取勝;不用說話,人就能感應(yīng)到;不用召喚,人就能自動到來;不緊不慢而善于籌劃。天的法則就像寬廣無邊的大網(wǎng),網(wǎng)眼雖稀疏,卻沒有漏失。) 【丁小川說】 ⊙ 天道無為,無聲無息,無欲無求,無爭無辯,卻能無往而不勝,這就是天道的無比威力。世人的勇敢,都是以有為去爭勝逞強,所以必然是有得有失,甚至是得少失多。天不與人爭貴賤,而人卻敬畏之;不與物爭利,萬物卻無不順天而行。 ⊙ 真正善于打仗的人反而沒有赫赫之功,因為他根本就不會讓戰(zhàn)爭打起來,而是在謀略和外交的層面就已經(jīng)把戰(zhàn)爭結(jié)束了。未戰(zhàn)已先勝,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就是不爭而善勝。無為所以無功,無功所以無名。 ⊙ 天道從不對萬物發(fā)號施令,但天下萬物卻無不順時而生,無不應(yīng)時而來,自然而然。春夏秋冬,四時順序,都是天道不言之言。天不言,春暖花開,冰雪消融;夏熱光足,萬物生長;秋涼物老,果熟收獲;冬寒肅殺,萬物伏藏。 ⊙ 有的人近在咫尺,卻遠(yuǎn)在天涯;有的人遠(yuǎn)在天邊,卻近在眼前。一切只取決于心的距離。圣人不爭一時之勇而在于爭得民心,讓百姓得到實際利益,百姓自然紛紛響應(yīng),天下英雄豪杰就會不召而自來。花,有香自有蜂蝶來戀;人,有道自有知音來伴。 ⊙ 天之道,一切安排盡在不言中,不爭斗、不說話、不召喚、不緊不慢。天之道如大網(wǎng),雖疏而密,違者難逃,作惡必受懲罰。人在做天在看,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蒼天有眼,人心有感,莫伸手,伸手必被捉,這就叫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天網(wǎng)懲治萬惡,也是無為而為,無言而言,不設(shè)公堂,不爭不辨,至公至道,恢恢然廣大無邊,善惡涇渭分明,對人的善惡處置得分毫不差。善者獲福,惡者得禍,悄然而至,不容爭辯,這就是天律之威。 ⊙ 世人為七情六欲所驅(qū)使,不畏因果,不懼天威,為私欲而巧取豪奪,恃其剛強,妄言妄為,終為天網(wǎng)所不容,終是自入殺機,自阻活路,自投天網(wǎng)。任何人也無法逃脫,怎能以「命運不好」而自欺呢? ⊙ 本章關(guān)鍵詞: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