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中午約了一群小伙伴看了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簡稱《哪吒》),在吃飯的時候,大家各自談?wù)撈疬@部片子給自己的啟發(fā)。 小a說:據(jù)說《哪吒》在上映后的第23天,累計票房邁過了40億大關(guān),成為了中國內(nèi)陸電影歷史票房榜上第4部達到40億+的影片,也是第一部動畫電影。好厲害! 小c說:哪吒一出生就給貼上了魔童的標簽,為了不讓哪吒出去闖禍,李靖夫婦把他關(guān)在家里,但他還是闖了不少禍。李靖夫婦整日忙著降妖除魔,很少陪哪吒,他一是為了百姓,二是為了想用自己的行為,去抵消人們對哪吒這個“妖孽”的怨恨。 小h說:《哪吒》讓我想到一個詞——原生家庭?!谀倪干砩峡吹搅舜蚱破姷目赡苄??!澳銈冋f我是妖怪,我就做個妖怪給你們看!”哪吒在最憤怒時這樣說著。誤解和偏見是他生命中的兩座大山。 小l說:《哪吒》的劇本是這樣的,一開始就讓人明白大概需要講一個什么故事;再在這個基礎(chǔ)上拓展出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加上主人公的成長曲線,最后完成劇本的大框架。最后呈現(xiàn)出現(xiàn)在優(yōu)秀的劇本。 小z說:《哪吒》上映前,電影方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什么?打造IP。1.跨界宣傳2.點映3.打造同人CP扥方法。成功的IP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品牌內(nèi)容和品牌內(nèi)涵,還會促使更多品牌與自身的熱門IP合作。這個可以很好的用在我們公司的品牌打造上, 6個人看了同樣的一部電影,每個人都看到了一樣的東西,1000個人眼中1000個哈姆雷特,每個人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不同,即使看到同樣的東西,聽到一樣的畫,做同樣的事,而他們的收獲和理解也會有所不同。這也就是為什么,同時進入職場的兩個人,為什么他很快就掌握工作方法,左右逢源;而你卻還沒看清套路。 因為他們更容易尋找到事物的底層知識,也就是元知識。 一、布盧姆知識分類。首先我們先了解下知道需要知識有幾類。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知識有四種類別:1. 事實性知識;2.概念性知識;3.程序性知識;4.元知識。 1. 事實性知識。 就是陳述一個事實,比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以剛才《哪吒》討論為例子,小a說電影的數(shù)據(jù)以及小c說的電影的劇情,都是事實性知識,介紹發(fā)生了什么, 2..概念性知識。 一個原理、一個規(guī)律、模型或者理論都是概念性知識,像寫作三要素、冰山理論、蝴蝶效應(yīng)都是概念。概念性知識會告訴我們是什么。 在剛才討論里小h說的“原生家庭”、“打破偏見”就是概念性知識。 3.程序性知識。 顧名思義就是對一個流程的解釋,常常會用在每個技能的學習:如何畫一個小人、如何做番茄炒蛋,會有明確的步驟和方法。會告訴我們怎么做。 例如小l提到的劇本的創(chuàng)作的步驟也就是程序性知識。 4.元知識。 元知識是知識的知識,對你的思考的思考,你的認知的認知;將知識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變成自己的知識。 小l從《哪吒》電影票房大賣,憑自身的吸引力,在多個平臺上獲得流量,進行宣傳,從一個企業(yè)的品牌主管角度,讀懂了IP營銷方法,遷徙到了自己的工作上。這就是元知識。 二、快速提升職場能力的秘密——元知識元認知是一種通用的學習能力,是一種事物的底層知識,是知識體系的核心,學會了元知識就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元這個字,在3百度百科中是基本、始等意思,可以理解為最基礎(chǔ),源頭的意思。所以元知識就是最基礎(chǔ)的知識。 如果知識體系是一棵樹,那么元知識就是那個最粗的樹干,有了樹干,打好基礎(chǔ),長出樹枝樹葉就會容易很多,甚至都不用特意學習分叉及樹葉,借由你學到的主干,分叉樹葉自己就會長出來,也就是你自然而然可以推演出來,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職場中,你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往往從分叉樹葉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看似努力卻都是無效的努力,收效很慢。 就比如學習職場閱讀。很多人都是從表面學起,比如如何選擇書、速讀方式,手怎么動、眼睛怎么動、閱讀筆記套路等等。也有效果,但只有很少的部分是元知識,而且不是頂層上面的元知識,很多人感覺自己看了100本書了,卻還是沒什么特別大的收效。 他們沒有掌握閱讀的根本的元知識。 那閱讀的元知識是什么呢?其實是知識鏈接。真正的閱讀,不是一本書,一張一個理論、一個概念的學習,而是可以把一本書本的中的概念和腦子里的其他書里的概念、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原本大腦的認知產(chǎn)生鏈接,讓知識體系不斷更新、更加完整。 比如在洋蔥閱讀這門課程上,就利用概念卡,讓看書的人可以從一本書里提取到概念。再利用五星圖,去觸發(fā)大腦中的其他概念網(wǎng)絡(luò),對概念進行一個疊加、相減、跨界等等,實現(xiàn)概念的激活,知識的鏈接。 這樣的閱讀方式可以比普通閱讀者高出幾十倍的快速成長效果。 三、深度思考,舉一反三的應(yīng)用很多人做了一輩子技術(shù)員,除了對軟件操作步驟越來越熟練外,一點都沒理解到職位的本質(zhì),因此無法承擔管理者的工作。 那要怎么做,才不會只是從熟練變得更熟練,可以找到規(guī)律,勝任更加高難度的工作呢? 從工作中找到可遷移的能力,舉一反三的應(yīng)用。 什么是可遷移的能力?比如品德素質(zhì)(樂于助人)、核心能力(溝通能力) 、通用技能(如PPT、寫作等)和通用知識(比如時間管理知識等)。 事物或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一般是內(nèi)在、隱蔽、深刻的,不太容易被發(fā)現(xiàn)和掌握的,那么怎么確定我們提煉出的可遷移能力是正確的呢? 調(diào)用與過去相同或類似事物的認識做指導(dǎo),你可以找到三個經(jīng)驗去結(jié)束這個理論么?舉一反三的應(yīng)用去驗證你的元知識。 將你提煉出的可遷移能力在多種情境下應(yīng)用,而且這些應(yīng)用場景差距越大越好。你就能發(fā)現(xiàn)你所提煉經(jīng)驗的偏差,以及真正的適用范圍。 比如金字塔原理:可以用在公文寫作、工作匯報、問題診斷上。 總結(jié)知識分為4種:1. 事實性知識;2.概念性知識;3.程序性知識;4.元知識。 職場中掌握元知識的人會成長的更迅速。 深度思考,舉一反三的應(yīng)用是掌握和驗證元知識的辦法。 同樣的電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所謂的職場高手,無非就是他們比我們更容易從不同角度看書事物,并且,他們比我們更擅長總結(jié)事物本質(zh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