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影像時間;作者:秀才遇上兵;原文排版順序有調整,內容無更改 概述 食管壁內假性憩室是一種罕見的良性病變,其特點是食管深部粘膜腺導管擴張,導致食管壁內形成假性憩室。有時會造成誤診和不必要的治療?,F(xiàn)結合印第安納大學的 Nicholas Koontz 醫(yī)生在 auntminnie 上的病例來對該病進行介紹。 與真正的食管憩室不同,這些囊袋全部位于增厚的食管壁內。該病非常罕見,占所有接受食管造影檢查人群的 1%。 臨床 實際上,在一項包括 14350 位食管造影檢查人群中,EIPD 約占 0.15%。有趣的是,在「正常的」食管標本中,約 55% 的患者可發(fā)現(xiàn)早期 EIPD 的組織學改變。 EIPD 幾乎均發(fā)生于成年人,典型年齡為 45-65 歲。在最新發(fā)表的一篇關于 EIPD 綜述中,僅有不到 10 名兒童患者。男女比例為 3:2. EIPD 可表現(xiàn)為間斷性或慢性漸進性吞咽困難。此外,還可位偶然發(fā)現(xiàn),完全無癥狀。并發(fā)癥罕見,最常見的為因兩個或多個假性憩室相連而形成壁內線狀結構改變,但該并發(fā)癥并無嚴重的臨床后果,而且平片上容易與潰瘍相混淆,進而造成不必要的治療。假性憩室穿孔、憩室周圍炎、縱隔炎和滴蟲性陰道炎也有文獻報道,但極其罕見。 病理病因 EIPD 的病理學基礎尚不完全明確,但似乎是由于慢性炎癥導致,慢性炎癥使導管周圍發(fā)生纖維化,進而壓迫導管開口。這與 EIPD 典型組織學表現(xiàn)相一致,即食管深部粘膜腺體排泄管擴張。 EIPD 常合并糖尿?。?0%)和慢性飲酒(15%)。而且,該病還常與食管狹窄相關,狹窄可長可短。這種狹窄常見于中上段食管,但遠端食管也可發(fā)生,尤其是合并有消化性狹窄時。 其他常見相關性疾病包括慢性食管炎、胃食管返流疾病、白色念珠菌食管炎、食管運動功能障礙、皰疹性食管炎以及食管癌。少見的可合并如食管蹼(如 Plummer-Vinson 綜合征)、陳舊性燒灼性損傷、肺結核和免疫缺陷。也有病例報道稱 EIPD 合并滴蟲病。 影像學診斷 EIPD 的影像檢查包括正位、側位和斜位的鋇餐。影像學檢查結果包括病理特征性的多發(fā)微小、充鋇的燒瓶狀囊樣影,似漂浮于食管腔外(實際上其位于食管壁內)。 由于假憩室內鋇劑充盈不完全以及排泄管頸部狹窄,食管造影上該假憩室表現(xiàn)為不與食管腔相連。假憩室直徑約 1-4 mm,頸部狹窄不足 1 mm。假憩室呈節(jié)段性或彌漫性分布。 有時可見壁內管狀改變,這是由于假憩室之間相通導致,通常表現(xiàn)為 0.3-7 cm 的線樣鋇劑影,平行于食管腔,常見于彌漫型 EIPD。此外,可合并食管狹窄,長度不定。 假憩室延續(xù)分布到食管狹窄的近端和遠端。這種狹窄通常為良性改變,但不排除惡性可能。CT 是診斷 EIPD 優(yōu)秀檢查方法,可顯示包括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壁內積氣和憩室周圍炎和\或膿腫(繼發(fā)于穿孔的罕見并發(fā)癥)。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吞咽困難。 影像學檢查及發(fā)現(xiàn)(圖1~圖4)
吞咽檢查和食道顯影示咽部未見明顯異常。環(huán)咽肌功能未見異常。未見食管外壓迫或食管位置偏移性改變。食管中段可見長段的狹窄,狹窄兩端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食管粘膜??梢姸鄠€細小燒瓶樣鋇劑影,似位于食管外,不與食管腔直接相連。狹窄部位鋇劑通過流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