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丨真寬恕群聊 整理丨翼翼 編輯丨丁澤 配圖丨網(wǎng)絡(luò) 01 群友A: 《告別娑婆》里說:當(dāng)你面對世間的關(guān)系時,不論屬于特殊之愛或特殊之恨,全都一樣。 切記,別再擔(dān)心對方是否愛你,你只管去愛他們就成了,他們怎樣看待你,一點(diǎn)都不重要,你只需活出那愛,就那么簡單,結(jié)果呢,愛會成為你對自己的感覺。 曉冬: 這段話我也有體驗,無需以對方如何對待我,而對待他,只管愛就是了。 群友A: 但是很容易一下子就被對方影響了,對方的一個態(tài)度,一個語氣,就影響了平安。這就是我覺得好難的地方,立馬自己變成了受害者。 曉冬: 我為何以別人的態(tài)度左右我愛的本質(zhì),這個不容易,但是可以做到。 我記得我在學(xué)校里有個老師臉特別臭,每次打招呼都不理人,一開始還有點(diǎn)不開心,后來直接就我管你什么態(tài)度,我就是開心我就是愛。 真的可以做到。 群友B: 我也是特別容易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如果他人評價我不好,我會立馬感覺自己不好。 群友A: 這個情緒出來后是直接喊圣靈寬恕嗎? 群友C: 我以前特別認(rèn)同自己是一個一心一意,專心的人。所以容不得別人評價,現(xiàn)在我時不時說自己三心二意,朝秦暮楚,還挺開心。 曉冬: @群友A 可以啊。但是要知道不能當(dāng)真,我們無法寬恕已經(jīng)當(dāng)真的事,遇到事情,有情緒,把情緒和故事分開。 群友A: 告訴自己情緒和故事無關(guān),只是那分裂一念的后果。 曉冬: 可以有情緒,但要知道這情緒和事情其實無關(guān),這情緒要?dú)w位到做夢的心,都是我做的夢。 群友A: 用起來的時候,還是難,特別是最最難跨越的課題。 還有說到角色,這個也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教曉冬,就是我時時提醒自己,我不是這個個體,不是這個身份,不是孩子的媽媽,這樣對嗎? 王曉冬: 對是對,但還有一點(diǎn),你不是這個身體,你是誰,這個意識和感受也得有,不能光否定。 群友A: 是啊,就是覺得缺點(diǎn)啥,沒有理解透。 曉冬: 我不是曉冬,我是透過曉冬的角色看的觀者、心、做夢者,這里很微妙,到后來會有一天,這兩個我會融為一個,就是做夢者和曉冬,會變成一個。 以前好像總覺得隔了一層,后來會像捅破一層窗戶紙,原來我又是曉冬又是做夢的心。 群友A: 我不是孩子的媽媽,我是心透過這個角色看的觀者,我這樣說了之后,好像她做什么,我都無所謂了,有點(diǎn)放任自流的感覺。 曉冬: 是無所謂,這個無所謂,是基于我知道我和孩子的真相是絕對安全,沒有什么會傷害我和孩子。 群友A: 我好像是放棄的感覺,忘記看孩子實相了,她不寫作業(yè),我著急。 曉冬: 眼光穿越身體,看到背后都是觀者、心靈。 就好比我們的真身,一起坐在網(wǎng)吧里打游戲,此刻我們都是游戲里的角色,這些角色不論發(fā)生什么,網(wǎng)吧里打游戲的我們,不會受到任何傷害。 每天打游戲啊,我們就是圣子正在打的游戲啊。 02 群友A: @曉冬 我不是這個身份,真實的我不在這個世界,這是我的夢,真實的我依然安居上主懷抱里,分裂從未發(fā)生,天堂也沒有丟,我無須懲罰自己,請圣靈幫忙寬恕心靈的罪咎。 每天這樣念念,思路對吧? 曉冬: @群友A 對是對,打游戲是個比喻,靈性在做夢、打游戲,夢里的一切就像一場游戲。只要我們還以為我們在這兒,靈性就在做夢。 你這個思路沒有錯,但是要注意別和角色完全脫節(jié)。這樣又會往頑空、虛無的方向走了。 群友A: 別和角色完全脫節(jié),那就是還得想我是在演繹這場戲?咋覺得好難把握。 曉冬: @群友A 我們的真身,確實不在這個世界,但此刻我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此。而且,更關(guān)鍵的是,真正做主的是潛意識。 我們要做的不是那么簡單,通過個體的我們,無法消除潛意識罪疚。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是很少的表意識部分。真正能消除潛意識罪疚的是圣靈。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遇到事情,把罪疚交給圣靈,請他化解潛意識罪疚。這就是個借假修真的過程。 群友A: 發(fā)生什么接什么? 曉冬: @群友A 我的意思是不要頑空了,只說這是我的夢,我不在這兒對我們并沒有幫助。我們也不會因為我們總說我不在這兒,而真的就不在這兒了。 我們是靠圣靈化解干凈潛意識罪疚而醒來。 群友A: 總是有受害者的感受,只要一覺察到,就直接把這種感受交給圣靈就好了,對嗎? 曉冬: 對。 群友A: 有時候簡單的不敢相信。 群友D: 即使是戲,還要好好演啊。 曉冬: 竅門就是別掉進(jìn)故事、別解釋。 群友A: 不需要分析嗎? 曉冬: 小我就是那種詮釋、分析,就是要分析誰對誰錯,怎么對怎么錯。 想象一下,如果這是一場夢,是不是越分析就越把夢境當(dāng)真,夢境也顯得越加真實? 群友A: 好的,明白了,只要感受出來,就要知道和故事無關(guān),我啥也不知道,圣靈請幫我化解寬恕受害者的感受。 曉冬: 對。還得有寬恕的大背景在背后支持你,就是你知道自己是在做夢,意識到這個痛苦的感受并不來自夢中,而是心在夢外,以為把天堂丟了的罪疚而產(chǎn)生的。 請圣靈幫我化解這份我以為把天堂丟了的罪疚。 群友A: 感受一出來總是和人相關(guān)聯(lián),小我把我們困的死死的,罪咎通過故事包裝一直推送,直到我們認(rèn)出感受來自夢外,并不是夢中的人影響了我。 這一段時間又著相厲害了,忘記了大背景。 曉冬: 是的,要有大背景。否則寬恕就無法起作用。 感言: 別再擔(dān)心對方是否愛你,你只管去愛他們就成了,他們怎樣看待你,一點(diǎn)都不重要,你只需活出那愛,就那么簡單,結(jié)果呢,愛會成為你對自己的感覺。 我們要做的不是那么簡單,通過個體的我們,無法消除潛意識罪疚。我們能意識到的只是很少的表意識部分。真正能消除潛意識罪疚的是圣靈。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遇到事情,把罪疚交給圣靈,請他化解潛意識罪疚。這就是個借假修真的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