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很喜歡中國古塔,這一次能夠親手觸摸“洛陽橋”的諸多石塔,很是興奮不已。輕輕拂過粗糲的石面,感受千年文明帶來的震撼;輕輕叩擊石板,仿佛能聽到歷史的回響。這些億萬年前形成的石頭,在一千年前忽然蘇醒,有了生命,有了年輪,有了人類賦予的意義,通過石面的文字符號,和特殊的形體傳達了歷史的價值。與石塔面對面,相互傾訴,相互告白,我們的生命也多了一些思考和樂趣。 “洛陽橋”初建時有44墩,645欄,104獅,9亭,7塔,現(xiàn)今橋墩幾乎完整保存,橋欄與石獅幾乎無一舊物,石亭僅剩5個,可惜!欣慰的是7個石塔幾乎十分完整保留下來,加上近代修建的鎮(zhèn)風塔,共計8座石塔,蔚為壯觀!這8座石塔涉及五種不同類型---樓閣式塔,寶篋印經(jīng)式塔,五輪塔,經(jīng)幢式塔,文筆塔。從橋北起依次為:樓閣式雙塔,月光菩薩塔,阿育王塔殘塔,陀羅尼經(jīng)幢塔,錐形鎮(zhèn)風塔,五輪塔和橋南樓閣式塔。 一.樓閣式三塔:
東面:刻有梵文。季羨林先生高徒錢文忠---專業(yè)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學者認為是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是“觀世音菩薩咒”,象征一切諸菩薩的慈悲。有網(wǎng)友認為是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尚無定論。 西面:雕有“月光菩薩”頭像,左右刻“月光菩薩,乙亥歲造”,“乙亥年是1095年,當是后建。“月光菩薩”是“藥師如來”的二脅侍之一,同“日光菩薩”一樣,二菩薩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成就一切善法,遠離怖畏。 南面:刻有佛教偈語---“涅槃經(jīng)揭,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己滅為樂,常往三寶。”---不生不滅,生滅滅生,多精彩吶! 北面:刻有佛教揭語---“諸佛出世,欲令眾生,開示悟人,佛之知見,使得清淨?!?/span>---佛,偉大之極啊,一燈能明千年暗,一智能除萬年愚,造化主??! (2)阿育王塔殘塔:位于橋中礁石邊,塔上部已毀,也是寶篋印經(jīng)式塔,四面雕有精美的曼舞神像。
位于橋中正中礁石上,橋面從右邊彎曲而過,通高3.5米,單層圓形須彌座,浮雕雙龍戲珠。幢身八角三層,二層雕有經(jīng)文,不可辨認;一、二層中間以寶蓋相隔,雕刻仰蓮造型,三層每面雕刻佛像。二、三層中間及三層頂部各有一層八角形寶蓋,刻成屋檐狀,塔剎已毀。
四.錐形鎮(zhèn)風塔: 看來,一座“洛陽橋”承載的不僅僅是百姓的步履,還承載了民生,民望與民運。怪不得,千年來關于“洛陽橋”的傳說數(shù)不勝數(shù),主建者“一代名臣”蔡襄會被后世拔高到“神人合一”的地位,永代垂慕。 歸途中路過楓亭“福廈路”旁的“蔡襄紀念館”下車,再次游覽“蔡襄陵園”,追思這位偉大的先賢。驚聞去年與之傾談數(shù)次的管理員老蔡---一位飽讀詩書的蔡襄后裔---于年初仙逝,噓唏不已。
(俺拍得圖因為是退潮期間,灘涂上沒有海水,只有大片的紅樹林和海圖覆蓋,體現(xiàn)不了漲潮后水面寬闊,海天一色,橋體綿長的氣魄,所以下面借用了幾張圖來自網(wǎng)絡,謝謝原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