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寫于宋哲宗元祐六年春。當時蘇軾知杭州,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jīng)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詞作中不但表現(xiàn)了對老友的依依惜別之情,而且也表現(xiàn)了詞人曠達灑脫的性格。“父”是對有才德男子的美稱。全詞如下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接著寫道:“依然一笑作春溫。”“春溫”是指春天的溫暖。也就是說,即使你受到誣陷打擊而“天涯踏盡紅塵”,但你我相見時,依然帶著笑臉,似如春天般的溫暖。這里,詞人寫出了錢穆父在受到打擊迫害下,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心態(tài)。詞人用“春溫”來寫人物的心情,形象生動,意蘊深刻。 如此心情,如此人生態(tài)度,在詞人看來,真是:“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薄肮啪奔纯菥_@里比喻內(nèi)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決不能理解成干枯的、死寂的古井。“筠”即竹子的青皮,或者竹皮。這里代指竹。意思是說,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jié)如同秋天的竹竿一樣。這里,詞人贊美了錢穆父即使受到如此打擊陷害,也保持了樂觀而曠達的態(tài)度,保持了高風亮節(jié)的情操。當然,我們從詞人對錢穆父的贊揚與慰藉中,也感受到了詞人自勉自勵,與友人肝膽相照的情懷。 詞人不宜表露,也難以表露。也許在詞人看來,離愁別緒在人生中是常見的,算不得什么。于是,詞人在情感上發(fā)生轉(zhuǎn)變,表現(xiàn)出自己曠達、豪邁的性格。于是,詞人最后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逆旅”即旅店。意思是說,人生在世就如同住旅館一樣,我也包括在旅行者里邊。這兩句源于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李白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痹谠~人看來,我們今天分別,沒有必要為暫時離別傷情。人生如寄,生命短促,都是天地間的過客,又何必計較什么得失呢?也許這就是蘇軾經(jīng)受人生坎坷及其仕途磨礪后的總結(jié)。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詞人對友人的慰勉,恰好表現(xiàn)了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態(tài)度。 首先,注重議論,直抒性情。其次,深沉細膩,婉轉(zhuǎn)回旋。再次,多種修辭,增強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