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所周知,香港的航空港繁忙程度在全球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每年的旅客人次幾乎超過6000萬,在這些旅客中,國泰航空這一家公司就已經(jīng)拿下八成的旅客運輸量,可見其規(guī)模之大,但是這個具有“中國味兒”名字的航空公司,背后的大老板卻是英國人,其所在的財團也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太古集團。 而這個向來比較低調的太古集團,最近卻引來不少國人的關注,這家扎根中國一百多年的集團,總部在英國,旗下的大部分業(yè)務卻都是在中國,而國泰航空,只是其控股下的一家公司而已,但是這個公司卻一點也不簡單。 根據(jù)其年報顯示,上一年全年的營收已經(jīng)達到1100億,凈利潤更是高達35億,是一家規(guī)模頂級的巨頭航空公司,可以說在香港是不可逾越的競爭對手,甚至連身家?guī)浊|的李嘉誠,都無法逾越。 并且李嘉誠給作為香港的四大家族之一,其知名度更是遙遙領先,但是在幾十年前,提起香港,首先想到的就是著名的英國四大洋行,分別是怡和、會德豐、和記和太古,這背后對應的就是四個在英國久負盛名的富豪家族。 這四大家族,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jīng)在中國經(jīng)商,他們主要通過香港將生意拓展到大陸,他們旗下的四家洋行也是香港當時最大的四個公司,在七十年代之前,幾乎壟斷了整個香港經(jīng)濟,當時華人想要在香港做生意非常困難。 但是這一切在七十年代末期發(fā)生了轉變,1972年李嘉誠的長江和李兆基的新鴻基、鄭裕彤的新世界紛紛上市,并且他們的實力都因此大增,但是香港地產(chǎn)的精華部分——中環(huán),幾乎全被四大洋行瓜分,單單怡和一家在中環(huán)就有十幾棟大樓。 而當時很多英資洋行都犯了一個錯誤,他們因為急著撤離香港,所以在中國撈到錢之后,就開始投資到其他公司,結果大部分投資都失敗了,最終導致債臺高筑,這個時候李嘉誠就開始盯上他們了。 他看準時機,在四大洋行都出現(xiàn)麻煩的時候,開始發(fā)動攻擊,他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怡和洋行,怡和旗下有兩大公司,分別是置地和九龍倉,想要動怡和,就必須要先砍掉怡和的這兩個左膀右臂,他集中手上所有的資金,悄悄的收購九龍倉的股份。 但是這一行動很快就被發(fā)現(xiàn),怡和立即開始反擊,因為沒有足夠的現(xiàn)金可以反收購,所以找到匯豐銀行,希望以此來給李嘉誠施壓??墒沁@樣并沒有阻止被收購,當時李嘉誠因為沒實力得罪匯豐,就找到包玉剛,讓他幫助收購。 恰好包玉剛也早有準備和四大洋行一決高下,最終用20多億,成功擊收購了九龍倉,擊敗怡和洋行,同時,李嘉誠收購了和記黃埔?guī)?,幾年之后,包玉剛趁著航運危機的時候,成功收購了會德豐,至此,香港的四大洋行有三家都被擊敗。 至此,香港的老牌洋行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香港新的四大家族正式登場,這幾場收購也讓他在華人商界一舉成名,但是唯一一家李嘉誠動不了的,就是國泰航空的母公司太古集團,也就是當年的太古洋行。 太古到現(xiàn)在的發(fā)展歷史已經(jīng)超過了150年,在香港經(jīng)營的生意涵蓋了地產(chǎn)、航空、飲料和實業(yè)貿(mào)易等,并且生意遍布整個中國。也正是因為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異常小心,所以自始至終都沒有讓李嘉誠找到機會去進攻。 太古在內(nèi)陸發(fā)展地產(chǎn)已經(jīng)有18年,但是只有六個項目,并且負債率才10%左右,整個集團在去年的營收已經(jīng)高達800多億,利潤接近300億,其實力依舊不可小覷,也是李嘉誠唯一一家動不了的英資洋行。 這次因為旗下的一家控股公司而被“扒”出來,不知道太古集團背后的施懷雅家族能否正確地處理這件事情,如果不能正確處理的話,這一百多年在中國深耕的成果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畢竟現(xiàn)在的中國已經(jīng)不再是以前的樣子。 大家對于太古集團怎么看?歡迎在下方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哦! |
|
|
來自: 昵稱60795389 > 《奇人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