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包青天的美名家喻戶曉,而他的鐵面無私更是千秋永垂。包大人斷案,大到怒鍘駙馬爺,小到百姓的雞毛蒜皮之事,他都一絲不茍的秉公而斷。 包拯在天長縣任縣令時,審過兩樁牛案,讓人回味無窮。 第一樁牛案發(fā)生在春耕季節(jié)。一天,東村農(nóng)民和張三在田里耕地。休息時,他們坐在田梗上閑聊,兩頭公牛在坡上吃草,吃著吃著,兩頭牛抵起角來,王二和張三沒當(dāng)一回事,反而覺得好玩,竟在一邊看熱鬧??墒堑謥矶啡?,一眨眼的功夫,張三的牛忽然被王二的牛抵死了,這下子兩個好朋友翻了臉,張三一紙狀子告到了縣衙門,要王二賠他的牛。當(dāng)時的縣令審案時,覺得此案不好判,判賠,王二吃虧,不判賠,張三吃虧,而兩人都不想吃虧,前思后想無良策,就把兩人暫時收進了監(jiān)獄。 包公上任不久,聽說有兩個農(nóng)民在監(jiān)獄里胡亂罵人,便命人提出來問原由。知道了事情的原因后,包公不由大笑起來,兩個農(nóng)民莫名其妙的想:聽說有個包拯,辦案認(rèn)真,卻原來也是糊弄百姓啊!剛要發(fā)牢騷,就聽包公笑道:“你們本是一對好鄰居,因為一時疏忽,牛相互抵死了,朋友反目成仇,實在不應(yīng)該?。〗裉毂竟賱衲銈冄詺w于好。”說完就提筆寫了四行字: “二牛抵角,不死即活,活牛耕地,死牛同剝。”兩個農(nóng)民聽完判決,口服心服,都說公平合理。他們相互謙意的一笑,謝過包大人說說笑笑,走出了公堂。 此案剛結(jié),農(nóng)村西農(nóng)民劉全來報:“小民今天早晨正要牽牛下地干活,來到牛圈時,大吃一驚,我的大黃牛滿口血淋淋,牛舌頭不知誰割掉了,包公看辦案子心想,這很可能是劉全的仇人干的,但不能對他說,得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不能讓劉全虧本,又能破案,他想了想對劉全說,這??峙乱搽y活了,你不如把牛宰殺了肉可以賣,我再資助你一些買一頭牛吧,劉全感激萬分,揮淚告別了包公,包公隨即出了一張禁殺耕牛的布告: 本縣曉諭黎明百姓:為確保春耕春種,嚴(yán)禁私自宰殺耕牛,如有病牛,需請牛醫(yī)診治:診治無效的,先報呈縣衙,經(jīng)核實后方可宰殺。否則,擅自殺牛的,一律嚴(yán)懲不貸,有人告發(fā)殺牛者,官府賞錢三百貫。 此布告一出,劉全的鄰居李安,其前來報告了劉全殺牛的事,包公推測:村中之人一定都知道,劉全宰殺的是殘廢牛,而此人明知殺殘牛而來告發(fā)是想誣陷劉全??磥砝畎惨欢ê蛣⑷谐?。包公出布告本意就是引出棅事者,劉全昨天告訴過包公,李安和他家有芥蒂,看來,割牛舌之人非李安莫屬了。包公立即開堂審訊,李安只得如實供認(rèn),他為報復(fù)劉全不借他耕牛使用之仇,所以偷偷割去牛舌頭,見布告后又來誣告他。 割掉牛舌,繼而以私宰耕牛為名誣告于人,說明害人者的狠與狡猾。包公看清了問題的實質(zhì),知道害人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于是,欲擒故縱使害人者自己暴露了出來 生活中許多事情不能夠只看它的表面現(xiàn)象,要從更深一層次,更廣義層次的意義上去看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認(rèn)清事實的本質(zhì),少受欺騙。 | 
|  | 
來自: 輕風(fēng)無意 > 《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