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一部講變化的書,64卦沒有完全吉祥或兇咎的卦,因為事物永遠在變化中。所謂:“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span> 萬事萬物的發(fā)展進程中,如果說有一種不變的規(guī)律,那就是變化。 因此,當人生的事情走到障礙處時,人要會主動去變化。會變化的人生才能通達,通達就是吉祥。 《易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渺小的蟲子,懂得彎曲身體換來更長的伸展; 騰空的巨龍,懂得利用冬眠蟄伏來保全自身。 自然界的生靈都懂得以退為進的道理。
林語堂說:“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zhí)著?!蓖艘徊?,不是一無所有,而是重獲新生。  意思是,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條直線,而是迂回往復的。路不一定直著走才省力,有時候拐個彎,反而是在走捷徑。任何事物發(fā)展和積累的過程,都會呈現(xiàn)曲線狀態(tài)。成大事者要有遠見,更要洞悉曲線發(fā)展的過程。給不利的因素,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變化。
某次,崔永元采訪語言學家周有光先生,向這位老人問起長壽的秘訣。
先生答:“凡事要往前看,要想得開。”
崔永元玩笑道:“要是我想不開呢?” 先生答:“拐個彎不就想開了嘛!” 03 變革 經驗可以帶給人們便利,傳統(tǒng)可以帶給人們歸屬感。但是,任何事物同時兼具兩面性。便利讓人們懈怠,歸屬讓人們阻滯和僵化。莊子告訴我們:能讓你成功的力量,恰恰也是毀滅你的力量。所以,不要得意于任何成功,不要醉心于曾經的輝煌,不要帶著任何過去的權威感,來面對當前的事物。通達的樣子,就是不需要借助強制、強迫、強力,自然趨向和諧,各安其位,各得其樂。前路光明,欣欣向榮。有強迫和控制的地方,就不通達。煩惱的地方,不通達,一切不快樂的地方,都不通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