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爾遠離空調(diào),親近自然 讓身體自然降溫排汗才最健康 避暑,來這個絕美古村落吧! 周建均 攝 大舍村歷史上倡禮重教,名人輩出,其中進士三人,拔貢兩人,而最為有名的——連元,南宋大舍村人。公元 1205 年進士,由橫州知州推舉至三衢知府,任內(nèi)連元訪貧問苦,禮賢下士,任職期間遇災年,連元召民抗災自救,教民掘蕨根制山粉代糧,朝廷聞之,予以嘉獎,賜紫金魚袋。 元公祠正門 為了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大舍村建立起元公祠來紀念他。 元公祠內(nèi)部 元公祠戲臺頂 元公祠立碑 元公祠建于清光緒年間(1875~1908)。元公祠的門面是樓牌式的結(jié)構(gòu),門架是青石條,文字“元公祠”、“欽賜”、“宋開禧紫金魚袋朝散大夫”等清晰可見,圖案花鳥魚栩栩如生,都是陽刻磚雕,和磨面磚塊砌筑而成,瓦檐下是宋代的層疊磚斗拱。整個門面至今保存完好。 緊鄰著元公祠的是叫做“追遠祠”的祠堂,在祠堂的中間懸掛著一塊由連戰(zhàn)書寫的“連氏宗祠”的牌匾。 說到這里不由地要說點題外話,雖然連戰(zhàn)是臺灣人,看上去與這山中大舍毫無關(guān)系,其實大舍連氏與連戰(zhàn)有著同一祖先,只是以前一脈連氏遷徙來到大舍村安家落戶,而一脈則遷徙到了臺灣,可以說是同祖同宗了。
追遠祠門前的舉人墩讓人不禁浮想百年前的盛況,這一對舉人墩為連正釗中舉之后所立,逢重要節(jié)日,人們會豎上桅桿,張燈結(jié)彩。 ![]() ![]() 經(jīng)修繕之后,門前已有兩對石墩,其意義有二,一則是紀念連正釗中舉,二則是感懷祖先,激勵后輩。在這樣偏僻的山村里,是什么讓大舍村民勤儉好學,人才輩出,在元公祠中有碑文:“祖訓:克勤克儉,勤耕苦讀……”祖先的諄諄教導激勵著大舍歷歷代代的學子。
仁源古社位于大舍村甬道東側(cè)山墻,古社青石條的門架,中門梁上有陽刻雙鳳搶花,門兩邊有牡丹,有詩對“帝繼唐虞千載咸顯懋德” “侯尊葉蔡一方永荷神庥”古社內(nèi)豎有《中門緣碑》序。其碑文以連元進士為楷模,記錄了大舍村的歷史和重大史績。
在很久以前大舍村的祭祀活動——擺祭,就是在這里進行的。人們通常會在祭祀前精心準備好貢品,在祭祀前需要放鞭炮、吹號角,之后進行迎神儀式和獻禮儀式,儀式過后,人們會在祖先的神位面前喝福酒,接受祖先的祝福,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禮畢之后,焚燒祝文,化財散班,擺祭儀式過后,人們會請戲班子上臺唱八仙戲,大家在臺下觀賞戲劇,品評貢品。
仁源古社內(nèi)部戲臺
![]() 大舍村內(nèi)各種古民居縱橫交錯,層層磚墻后是歷史的沉淀,這保存尚好的古民居,是難以復刻的珍寶。
![]() 大門和梁柱上都刻著精美的雕花線條和圖案,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青磚和瓦當,厚重的青磚砌墻和青石大門,顯示著“瑞氣盈門”的祥和和古樸,屋內(nèi)天井、大廳的卵石鋪出的線條、圖案、墻腳和柱墩上的精細雕花,對稱的欞窗、精美的木雕馬腿,大氣而有致。 ![]()
除了以上提到的名跡外其實還有很多值得一去的地方,比如廣居祠、東山聳翠、風水林、五峰別墅、南山拱秀、古道名器。
風水林:名木蔥郁、體態(tài)高聳
五峰別墅 大舍,一個古色古香的村莊 一個蘊含 “學而則仕,學而有為,學而為民”的村落 大山把她的溫柔留給了他 而他佇立在那里等待著 和你一起度過與世無爭的靜心夏日! - END - 素材來源:龍泉旅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