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賀家坪村地處太行山峽谷群景區(qū)入口附近,屬邢臺縣路羅鎮(zhèn)管轄。 相傳,唐朝末年黃巢農民起義軍曾經在這一帶征戰(zhàn),打了勝仗在此祝賀,故名賀將坪,后來演化為賀家坪。明朝之前的賀家坪在現村落之西1000米處的莊禾墻一帶,至今仍存遺址。清朝初年,王姓人家從50華里外的朱倉搬來定居,乾隆時期,另一王姓人家從山西遷來落戶。此后,李、路、韓、陳、曹、尹、苑姓氏陸續(xù)遷來定居,八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共飲峽谷水,同耕山下田。 賀家坪村古民居以清朝和民國時期所建為主,遠望一座座石頭民居,如森嚴壁壘的石頭城堡。院落一般是四合院結構,主屋為兩層樓,房屋依地勢而建,因地定型,錯落有致。絕大部分民居建筑用經過雕鑿的當地赭紅色石英巖和石灰壘砌而成,墻體規(guī)整;屋頂起脊,石板鋪頂,層層疊壓。身居大山深處的賀家坪人十分節(jié)約土地,因此村里的街巷較為狹窄,依地勢蜿蜒前行。走在石板鋪地的街巷中,引人矚目的是舉人院和進士府。 舉人院是村中父子舉人王清基、王維翰的院落,由河南林縣高家匠班于光緒年間所建,墻體石塊平直,對縫工整,建筑精良,至今保存完好。北樓墻根的石臺板上放置一臺磨豆腐的紅石磨,下部磨盤中間突出,外側雕刻凹槽,四周邊緣凸起,在一側開鑿突嘴狀汁液流出口;磨盤中間凸起部分上置磨扇,磨扇上雕鑿圓形填料口。主樓和東廂房交界處的廈棚下放置一爐灶,該爐灶全由麥秸紅泥糊成,不使一磚一石,下部兩足,兩側留有排煙孔,上面是蹲放鐵鍋的圓形口,填柴口設計成向外突出的平底張口形狀,整個爐灶形似寶鼎。 進士巷屋舍儼然,蔚為壯觀。巷子里放置清光緒二年武進士王丕緒練功用的掇石,分為三百斤、四百斤兩種。進士府依山而建,前低后高,由一進三套院組成,是光緒二年王丕緒被欽點進士后所建。進士府大門口左邊有青色上馬石,正面雕刻高浮雕口銜圓環(huán)的獸頭,威武莊嚴。 門口兩側各放置一米五高的方正立體石座,上面端坐雕刻精美的獅子,形象憨態(tài)可掬。走上九級條石臺階,左右兩側是雕刻精美的抱鼓石,石鼓側面深雕“萬”字符號;矩形鼓座正面雕刻喜鵲登梅,側面雕刻團鳳牡丹。抱鼓石雕工細膩,堪為藝術佳品。正對門洞是木質屏門,上雕“仁者壽”,鏤空木雕,是按當時官制建造。一進院是規(guī)矩的四合院,正房坐落于五層臺階之上,是上下各五間的二層石樓。主樓二層的窗戶設計為上圓下方形狀,紅石裹券與紅石墻體之間裝飾精致的突起狀青石條,窗欞上部的半圓形木扇分別雕刻行楷體松、竹、梅三字,儒雅而靈動,彰顯了武進士的修養(yǎng)和氣節(jié)。 穿過主樓下的過廳,能夠走進內宅。進士府內宅是“五裹三”的院落結構,主樓一樓大堂懸掛“龍池先聲”牌匾,但上下各五間的主樓早已坍塌;遺存的東西配樓都是上下三間,青磚石灰砌墻,筆直粗壯的木梁木檁木椽子,木架起脊,上鋪木板,疊壓片片紅石板。東西陪樓二樓窗戶上部半圓形木扇分別雕刻“龍樓”“鳳閣”二字,是公子、小姐的居住之處。 “龍樓”“鳳閣”的一樓為一門兩窗,平直過木,窗花制作精美,分別裝飾兩對高浮雕石榴和壽桃;二樓開設兩個上圓下方的窗戶,拱圈之上磚雕展翅飛翔的蝙蝠。進士府東側的幾座院落是王丕緒家族的老宅院,巷子幽深,紅石鋪地,青石壘階,步步升高,門樓門楣木刻體現傳統(tǒng)文化的詞句,處處不忘對居住者進行家風教化。 進士為人忠義,舉人助貧濟弱,他們以己之行,為朝野做出了表率,成為身體力行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時代精英。 清朝末年,內憂外患不斷,百姓生活自是艱難。財主有些存糧,窮人難以度日。一夜,舉人王維翰正在睡眠,聞聽屋頂有人走動,飛手甩出繩鞭,用力回拉,箭步出屋,接住了從屋頂掉下的大活人,穩(wěn)穩(wěn)地把對方放在地上;待問名緣由,方知來者因難以生活,到屋頂偷柿牛。王維翰沒有責怪對方,只是告訴他以后不要偷東西,揭不開鍋了可以來借吃的,給了對方一些糧食和柿牛度日。 賀家坪的私塾坐落于村西頭的平安巷北側,代代賀家坪弟子在此讀圣賢之書,吸取民族文化的甘露,強壯精神筋骨。私塾臨街門樓較為樸素,閃屏兩側的柱礎是立鼓式青石門墩,上下部雕刻一周乳釘,顆顆乳釘突出,形象逼真。主屋是兩層石樓,一樓門口建有單向斜坡頂門樓,木掛落雕刻繁復精細,立柱筆直挺立,五級青石臺階,扁平鼓形青石柱礎,上下部有乳釘環(huán)繞。 地處太行深處、冀晉交界的賀家坪村自然有紅色歷史。1939年2月,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鐘麟在日軍的追擊下,攜國民黨省黨部省政府官員及其衛(wèi)隊從冀南平原逃進路羅川避難,起初駐魚林溝村,由于遭到敵機轟炸,秘密轉移到山高林密的賀家坪,住王家莊園。 為開展抗戰(zhàn)工作,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和前線參謀長羅瑞卿曾經在舉人東院三樓留宿一夜,彭德懷和村民王廷芳同睡在一個炕上。同年秋天,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與鹿鐘麟在侍衛(wèi)府舉行會晤,商談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抗日等事宜。八路軍129師在村內設有裁縫鋪,在峽谷群口里側向陽處山坡建有被服廠,依靠流水動力發(fā)電,進行軍需生產。 1942年5月,日寇發(fā)動大掃蕩,燒毀了裁縫鋪上下6間石樓,包圍了被服廠,十多名八路軍戰(zhàn)士英勇犧牲??谷諔?zhàn)爭中,深山小村賀家坪有20多人參加抗日隊伍,三人犧牲于外地。如今,進士府內宅南墻的抗日標語依稀可見,鬼子放火燒掉的石樓遺址尚存,村東頭“賀家坪抗日邊區(qū)小學”院內山坡下高2米深5米的鹿鐘麟防空洞保存完好。硝煙彌漫的戰(zhàn)火已經遠去,人們盡情享受著和平而幸福的生活。 行走在賀家坪的街巷,隨時能看到仍然在使用的石碾石磨和磨豆?jié){的石對臼;田間勞作的長者仍然在使用傳統(tǒng)生產工具精耕細作,不少人家燒柴做飯,享受著天然的原香美味。村西的峽谷群是國家AAAA級景區(qū),河北省地質公園、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峽深壁立、峰巒疊嶂、樹木蔥蘢,飛瀑流泉,空氣清幽。 景區(qū)中的賀家坪盆頂自然村依山臨水而居,幾戶人家幽居深山,養(yǎng)雞種菜,恍如世外桃源。從盆頂菜畦起步,走過三華里長的流水溝,便是與山西和順縣搭界的王山鋪村。峽谷群景區(qū)面積18平方公里,由24條峽谷組成,長度1000米以上的達8條,峽谷曲折蛇形,山頂草原廣布,是太行群峰中的自然奇觀。峽谷群中還遺留有黃巢殿和跑馬棧道等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的歷史遺跡。 當我們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或者因工作勞累而身心疲憊之時,不妨到賀家坪的農家院小住幾天。白日,抑或行走街巷,探訪進士府、舉人院,欣賞傳統(tǒng)文化,體驗村民恬淡自然的生活,抑或行走峽谷之間,看紅巖壁立,望滿目青翠,讓身心在峽谷之中,在淙淙溪流之間洗去塵埃。夜晚,天空湛藍,星斗低垂,不知名的蟲子彈奏著屬于自己的生命樂曲,偶爾傳來一兩聲犬吠,你能夠真切地體會到詩意的生活。 好文推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