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第一例: 主動脈瓣心室面探及纖細條索樣回聲,確實考慮蘭伯氏贅生物。一起回顧一下什么是蘭伯氏贅生物: 1856年,捷克醫(yī)師Vilem Dusan Lambl首次描述了一種細小的纖維性條索附著在主動脈瓣葉上,此后學者們將其命名為lambl’s excrescences(LE),即蘭伯氏贅生物。LE形態(tài)多樣,但通常是細小條索樣,通常為單股,也可乳頭狀或紡錘形。一般直徑小于1毫米,長度為1-10毫米。 發(fā)病機制被認為與高應力區(qū)域(瓣膜閉合線)的心內膜病變有關。它們有由彈性結締組織構成的中央核心和表面的單層內皮細胞覆蓋組成,缺乏血管,營養(yǎng)供應來自于心腔內的血液??梢园l(fā)生于所有心臟瓣膜上找到,但左側心腔更常見:二尖瓣(68-76%),主動脈(38-50%)和右側(10%),人工瓣膜也可發(fā)生,男女均可見。其產(chǎn)生機理多認為由于瓣膜處心內膜受損引起,由于長期瓣膜處于高應力,瓣膜心內膜面出現(xiàn)細小的磨損和撕裂,損傷處出現(xiàn)纖維沉積,繼而單層內皮細胞將纖維結締組織覆蓋形成蘭伯氏贅生物。超聲需要與血栓、贅生物、阿郎希烏斯氏小結(nodules of arantius,NA)、黏液瘤、乳頭狀纖維彈性瘤(papillary fibroelastomas,PFE)、異物(如術后縫線)等相鑒別。既往多由經(jīng)食道超聲發(fā)現(xiàn),隨超聲儀器的分辨率提高,經(jīng)胸超聲也可探及。蘭伯氏贅生物的臨床意義說法不一,多數(shù)學者認為其存在增加了心腦血管的栓塞事件發(fā)生率。 在看第二個病例前,我們再看一個患者超聲圖像 主動脈瓣膜動脈側有條索樣回聲似與主動脈壁相延續(xù)。再看看動圖 主動脈瓣與主動脈壁之間的條索樣回聲,是蘭伯氏贅生物嗎?不是,LE是游離的,連接主動脈瓣和主動脈壁的應該考慮主動脈瓣腱索線(Aortic Chordae Tendineae Strands)。 主動脈瓣腱索線是連接于主動脈瓣和主動脈壁之間的纖維條帶樣結構,常見于二葉式主動脈瓣,也可見于三葉式主動脈瓣。主動脈瓣腱索線的超聲表現(xiàn)為條索狀光帶回聲連于主動脈瓣和主動脈竇壁之間,可以是多條,也可以是單條。超聲心動圖尤其是經(jīng)食道超聲心動圖能發(fā)現(xiàn)并診斷主動脈瓣腱索線。在多條腱索線時,如果多條腱索線平衡良好,可以不妨礙瓣葉功能;腱索線斷裂會導致有腱索線的瓣葉對合不良而產(chǎn)生返流,并可見隨瓣葉開放和關閉在主動脈竇部和左室流出道之間來回飄動條索回聲。超聲需要與蘭伯氏贅生物(Lambl's excrescence)、感染性贅生物、血栓等等相鑒別,與之前的鑒別差不多,鑒別點就是與主動脈壁相連續(xù),斷裂后可有主動脈瓣返流。昨天的圖由于只給了二維,沒有CDFI可能導致大家誤判。今天補圖如下: 主動脈瓣葉增厚不明顯,返流為輕中度,本例患者由于返流程度達不到手術指征,無術中圖片和病理結果,個人認為根據(jù)聲像圖推測除了蘭伯氏贅生物還應該考慮有無可能是主動脈瓣腱索線斷裂,且腱索線斷裂可能性會更大一些,關于腱索線斷裂導致主動脈瓣返流也有不少文獻報道。 附一篇關于主動脈瓣腱索線的文獻一篇供大家參考: 患者74歲男性,無高血壓胸痛病史,超聲圖: 紅色箭頭所指為主動脈壁腱索線,主動脈瓣重度返流。 術中、術后主動脈瓣腱索線的圖像,圖A、B可見與主動脈壁相連。 文章關于主動脈瓣受腱索線牽拉導致關閉不全的示意圖,瓣環(huán)直徑22mm,竇部內徑46mm,竇部擴張牽拉主動脈瓣腱索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