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洛精蘊(yùn)注引 清·江永 著 郭彧 注引 華夏出版社 盧 氏 序 道在天地間,始也惟圣人能通之,故圖、書啟而卦象生,于以開物成 務(wù),冒天下之道,以為創(chuàng)也,其實因也??鬃淤潯兑住分韵笾居趫D、 書,故于《大傳》具明之。劉歆始以為河圖授羲,羲因之而畫卦;洛書賜 禹,禹因之而演《范》。歧而二之,其說顯戾于圣人,孟堅則知其相為經(jīng) 緯表里也,然亦不能言其詳。中間失傳,至趙宋諸儒出,而后大著。后 來儒者漸推漸擴(kuò),或縱或橫,因其體以究其用,而圖、書之妙,作《易》之 旨,乃更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是非前人之智有所不逮,識有所不到也,而論 說或有所未及者,蓋當(dāng)其時,理適如是而已。風(fēng)會日開,智慧日出,更加 以引伸焉,參伍而錯綜焉,舉天下之事事物物,無不有以要其歸。于是 左之右之,皆逢其原,一散而為萬,萬合而為一,其理可不外索而得,使 天之所以開圣人,圣人之所以垂示后人者,其道益大彰顯于時,是乃圣 賢格物致知之學(xué),不得視為懸遠(yuǎn)者也。 向者吾友戴東原,在京師嘗為余道其師江慎修先生之學(xué),而嘆其深 博無涯涘也。無使轍之便,竟不及其在日一親炙之。其著書甚多,流傳 于世者尚少,近歸安丁子小雅,館于新安,始攜所著《河洛精蘊(yùn)》,內(nèi)篇三 卷,外篇六卷見示。受而卒讀,凡夫天地鬼神之奧,萬事萬物之賾,罔不 摘抉而呈露之,于宋儒邵子、朱子之說益加推闡,更薈萃明代以及近時 諸人之議論,而斷其是非,如數(shù)白黑然,洵可謂大而能該,雜而不越者 也。通天地人之謂儒,非先生之謂乎? 余于前人,若劉長民、胡庭芳、黃石齋之書,亦嘗咀嚌焉,愧未能以 竟學(xué)。吾師桑弢甫先生,學(xué)于姚江勞麟書先生,勞先生之學(xué)一本程朱, 以致知格物為首務(wù),故其說河圖、洛書也,理與數(shù)俱昭晰無遺,即粗而至 羽毛鱗角,無不究其形象,較其同異,推論其所以然之故。其以布衣終 老于鄉(xiāng)里,亦與江先生同。異哉!天不愛道,乃使夫二人者,皆有以得 圣人之精之蘊(yùn),而道庶幾乎萬古不終晦矣。勞 |
|
|
來自: 易海明珠易學(xué)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