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虛氣滯胃痞(膽汁反流性胃炎)案 孫某,女,38歲,教師,天津人,已婚,間斷胃脘部脹滿4年,加重1周, 未系統(tǒng)治療,1周前癥狀加重,現(xiàn)胃脘部脹滿,餐后加重,伴全身乏力,氣 短懶言,面白神疲,排氣不暢,大便3-4日1行。舌淡有齒痕、裂紋,苔少, 脈細(xì)滑。胃鏡示:膽汁反流性胃炎,腹部B超示:胃下垂,此為脾虛氣滯之 胃痞,治以益氣健脾,行氣化濕,三診14付劑后愈。患者中焦虛弱,運(yùn)化 無力,胃脘脹滿,又排氣不暢,大便難,是為脾虛氣滯,治當(dāng)補(bǔ)虛與理氣相 結(jié)合。 患者胃脘部脹滿,餐后加重,無胃痛,無反酸燒心,無惡心嘔吐,排氣不暢,大便3-4日1行。未系統(tǒng)治療。近日癥狀加重,胃鏡示:膽汁反流性胃炎(2013.1.23)腹部B超示:胃下垂(2013.1.23) 初診(2013年3月7日):患者胃脘部脹滿,餐后加重,無胃痛,無反酸燒心,無惡心嘔吐,伴全身乏力,氣短懶言,面白神疲、排氣不暢,大便3-4日1行。此為脾失健運(yùn),胃失受納,氣滯不暢,脾虛氣血生化無源,方用五磨飲子合四君子湯加減治之。 處方:黨參20g,白術(shù)15g,厚樸20g,枳殼20g,檳榔20g,半夏15g,元胡30g,徐長卿20g,砂仁10g,沉香6g,瓜蔞15g,郁金15g,白蔻15g,炒卜子20g,內(nèi)金10g,烏藥15g,山藥20g,良姜10g,黃芪30,腹皮15g,柴胡10g,湯劑7付。 二診(2013年3月14日),諸癥明顯好轉(zhuǎn),仍乏力,大便不爽。原方去黨參、厚樸、徐長卿、沉香、烏藥、郁金、腹皮,加大云20g、桃紅各15g、升麻6g、香附12g、甘草5g,湯劑7付。 三診(2013年3月22日)患者自述無明顯不適癥狀。囑患者停用中藥。 按語:脾失健運(yùn),胃失受納,氣滯不暢,是為脾虛氣滯,治當(dāng)補(bǔ)虛與理氣相結(jié)合。以五磨飲子合四君子加減治之。四君子湯如黨參,白術(shù)等藥味甘以益氣健脾,法夏和胃降逆,蓋胃主降逆,膽汁返流性胃炎也是胃不降逆的表現(xiàn)?!夺t(yī)方考》:怒則氣上,氣上則上焦氣實(shí)而不行,下焦氣逆而不吸,故令暴死。氣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檳榔;氣逆宜順之,故用木香、烏藥;佐以枳實(shí),破其滯也;磨以白酒,和其陰也。加用厚樸,砂仁,白豆蔻,理氣燥濕,以柴胡于行氣中兼疏肝氣,炒卜子、雞內(nèi)金理氣消食,補(bǔ)氣藥配以理氣藥,使補(bǔ)而不滯又避免理氣藥過于辛燥。元胡活血化淤以止痛??v觀全方,用藥輕靈,是專為治療脾胃病而設(shè)之意。脾胃是為中土,不可過伐,用藥貴在輕靈,宗旨在于通補(bǔ)結(jié)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