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黃、藍色塊+幾何線條=蒙德里安”的等式可謂人盡皆知,但在此之前的“推導過程”你知道多少呢?時尚芭莎藝術今天便帶你探索蒙德里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具象畫藝術家的秘聞副本。 ========= ▲「 從具象藝術出發(fā) 」 想探析蒙德里安早期的具象藝術道路,首先便要了解何為具象藝術(Figurative Art)。顧名思義,具象藝術是指藝術形象與自然對象基本相似或極為相似的藝術。 彼?!っ傻吕锇病禨pring sun (Lentezon): castle ruin Brederode》,62×72cm,1909-1910年 具象藝術因其特有的可識別性和真實性等特點,廣泛地存在于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從早期的巖洞壁畫,到后期有關宗教神話的石磚雕塑,時至今日仍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流派風格。
彼埃·蒙德里安《Woods near Oele》,布面油畫,128×158cm,1908年 這時你可能會眉頭一緊,并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蒙德里安不是非具象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qū)嗎?他是怎么從具象派一步步走向抽象的呢?”想了解其中原委,還得從蒙德里安孩童時期的教育經(jīng)歷談起。 彼埃·蒙德里安《Mill of Heeswijk Sun》,1904年 蒙德里安生于荷蘭中部的一個小城,由于父親熱衷美術且身為小學校長,使得他從小就有機會接觸并體驗藝術。加之其17歲前一直受教于自己的叔父Fritz Mondrian,一位海牙畫派藝術家,因此他的(具象畫)畫風便多了幾分“浪漫的灰色”。 PS:海牙畫派(Hague School)是在1860-1900年間活躍于荷蘭海牙的畫家集團。其創(chuàng)作手法受法國現(xiàn)實主義畫家影響,多以寫實手法描繪當?shù)鼐吧?,并呈現(xiàn)出具有浪漫特質(zhì)的灰色基調(diào),因此也被稱作灰色畫派(The Gray School)。 彼埃·蒙德里安《Schinkelbuurtje Sun》,布面油畫,1899年 1892年,時年20歲的蒙德里安成功考入阿姆斯特丹國立藝術學院(Academy for Fine Art in Amsterdam),開始了正規(guī)的學院派藝術訓練。 彼埃·蒙德里安《Evening at Weesperzijde Sun》,布面油畫,1900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蒙德里安在大學期間接觸了“通神論”——一個認為萬事萬物不論其自然形式如何,內(nèi)在本質(zhì)都有相通性的宗教哲學。這一點無疑助力了他在后期對個人藝術形式的探索與轉(zhuǎn)變。 ========= ▲「 蒙德里安緣何開始抽象? 」 彼埃·蒙德里安《The Winkel Mill,pointillist version》,布面油畫,44.4×34.2cm,1908年 蒙德里安肩負“非具象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qū)”之頭銜并非一日之功,想了解他的具象畫創(chuàng)作為何越來越抽象,厘清他個人繪畫道路的演變與發(fā)展是關鍵,而蒙德里安繪畫道路的演變則離不開當下時代的推動。
19世紀中葉,以日本浮世繪為代表的東方藝術大舉“進攻”歐洲,其“平鋪直敘”的繪畫技法感染了包括保羅·高更(Paul Gauguin)、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在內(nèi)的大量藝術家。 另一方面,攝影技術也從根本上動搖了以“畫的逼真程度”為評判標準的古典寫實主義繪畫。
其次,藝術的關注點和服務對象在20世紀初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由于時代的發(fā)展,藝術逐漸脫離了宗教與政治的束縛,藝術家也開始懷疑神在精神領域的引領作用。 所以此時的藝術家則更多地將視角轉(zhuǎn)向自己,試圖通過不同的方法描繪和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感愿念,并試圖以此表達自己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
藝術家內(nèi)心的轉(zhuǎn)變自然會引起表達方式的變革。在現(xiàn)代藝術的語境下,具象化寫實手法式微,而此種變化直接向觀眾提出了更高的觀賞要求——視覺具體化。
而作為觀眾的蒙德里安這時也被此種全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所吸引。1903-1906年,蒙德里安深受梵·高、塞尚(Paul Cézanne)和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等人的影響,思想方面獲得了極大啟發(fā),而這些藝術家尋求繪畫本真的精神恰好與蒙德里安深信的“通神論”不謀而合。
樁樁件件都使得蒙德里安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舊藝術已不能滿足自身個性的抒發(fā)。于是他開始對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法產(chǎn)生了思考和疑問:“目光所及之物是否是真實存在的?”并由此開始在繪畫語言上進行新的探索。 所以從1907年開始,蒙德里安便逐漸走上了“簡化具象畫”的道路。
彼?!っ傻吕锇病禜aystack》,紙上水彩、水粉,64×47cm,1897-1898年 隨后,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畢加索(Pablo Picasso)于1908年建立了立體主義,并在此后發(fā)展為時下最“in”的前衛(wèi)流派。它的興盛恰好迎合了蒙德里安此時追尋精神表達的訴求,于是他立即撥冗前往巴黎,開始吸收立體主義繪畫的精髓。
在切身經(jīng)歷了立體主義畫展的“洗禮”后,蒙德里安被畢加索深深觸動并成為了他的“粉絲”,每當談及畢加索他都毫不吝惜贊美之詞。他盛贊畢加索能將事物外在的面貌變成心靈化、內(nèi)在化的東西,從而獲得一種更加深層的力量和真實。
但是,雖說立體主義對蒙德里安的藝術道路有著巨大影響,但若細細品味其此時段的畫作便可發(fā)現(xiàn),他并未在立體主義的道路上一直走,而是將之當做自身藝術探索的“利器”,幫助他繼續(xù)追逐藝術本質(zhì),深挖個人內(nèi)心。
1914年,蒙德里安集結(jié)數(shù)位好友一同“激蕩”出了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一種通過理想的繪畫形式將宇宙的真理物質(zhì)化的繪畫流派。并在三年后與特奧·凡·杜斯伯格(Theo van Doesburg)等人一同建立了風格派(De Stijl)社團。
彼?!っ傻吕锇病禙lowers Sun》,布面油畫,1909年
在風格派的理論體系中,實物的具象特征簡化為點、線、面的簡單組合。不僅如此,它還對色彩也產(chǎn)生了全新定義:風格派認為色彩的功能此時已不僅僅局限于“裝飾”,它在“區(qū)隔空間”這一功能中的力量同樣不容小覷。 而此時的蒙德里安已擺脫了此前“具象畫家”的頭銜,逐漸走向非具象畫派的大門。
========= ▲「 蒙德里安——時代的縮影 」 從學院派寫實主義畫家到幾何抽象畫派先驅(qū),蒙德里安親歷了現(xiàn)代藝術由繁到簡的變化過程。此間他集各家之所長,吸取各派精華,著力打造個人思想的集合之作。
在蒙德里安后期的藝術作品中,由于其畫作僅剩下純粹的符號語言,所以他在創(chuàng)作中無論在畫面的比例配置,還是在色塊大小的選擇上,都有著精心的安排。
以作品用色為例,畫面色彩雖然由復雜的調(diào)和色簡化為三原色,但卻產(chǎn)生了強烈的視覺對比,給人以極強的、頗具沖擊力的觀賞體驗。加之以黑、白、灰為主體色調(diào)的直線、直角做支撐,畫面形成了統(tǒng)一的視覺結(jié)構,有著極強的邏輯性。
彼?!っ傻吕锇病禦ose in a glass》,水彩,27.5×21.5cm,1921年 蒙德里安后期的抽象藝術常常因其“迷幻”的外表給人以陌生、晦澀之感,但這種“難以接受”其實只是觀眾自身經(jīng)驗與想象的矛盾。想真正理解他的抽象藝術,首先便要了解蒙德里安在此之前的具象畫藝術人生。
通過了解他此前充滿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藝術旅途,我們進一步認識了蒙德里安不僅僅是上世紀最偉大的色彩大師之一,同樣也是一名重要的具象畫藝術家。
展覽:蒙德里安:具象藝術展 時間:2019年9月12日-2020年1月26日 地點:巴黎瑪摩丹莫奈美術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