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肺燥咳嗽 【病案舉例】 董某,男,24歲,大學生,2002年1月診治。 病史 該患在上海讀書,11月患感冒咳嗽后,至今未愈,干咳少痰,伴咽喉癢、不適,逢天冷則咳嗽加重,服用多種藥物治療不效,故利用寒假回家之際前來求治于中醫(yī)。 檢查體質一般,胸片未發(fā)現(xiàn)問題,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稍數(shù)。 診斷與治療 證屬肺燥咳嗽,治以滋燥潤肺。用滋燥治咳湯先服7劑,宣散外邪兼滋燥潤肺,癥狀稍有減輕,但仍干咳咽癢。予以前方減麻黃、細辛、辛夷、半夏、桑葉、生石膏,在前辨證的基礎上,依據病情酌情加用了牛蒡子、射干、石斛、百合、枇杷葉、紫菀、冬花、白薇、魚腥草等,連續(xù)服藥約1個月,病告痊愈。為鞏固治療,用百合、款冬花、陳皮、烏梅煎湯,加少許蜂蜜飲用,一天3次,服用1周,返回學校讀書,未再復發(fā)。 滋燥治咳湯 [組成]太子參15g,炙甘草15g,天冬10g,炒杏仁10g,黑芝麻10g,霜桑葉20g,生石膏20g,蜜麻黃6g,細辛5g,五味子6g,生地10g,阿膠10g,法半夏10g,辛夷5g??勺眉雍8∈俨?、火麻仁。 [功效]養(yǎng)陰清熱,滋燥潤肺,解表治咳。 [主治]肺燥咳嗽或感受溫燥所致咳嗽。 [方解]臨床中燥咳十分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干咳無痰或少痰,甚則咯血絲痰。在慢性咳嗽中也很多見,一般多屬肺陰虛兼有燥邪或為肺燥咳嗽,治療以滋燥潤肺為主,本方中太子參、天冬、杏仁、黑芝麻、生地、阿膠及火麻仁均有滋燥潤肺的作用;燥久陰虛生內熱,故可加用生石膏、百部以清熱;蜜麻黃、霜桑葉、細辛、辛夷宣肺疏散外邪;五味子、法半夏斂肺降氣,甘草和中補益脾肺;有痰還可加用海浮石以化痰;諸藥合用,滋燥潤肺,降氣止咳。 (本文選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yī)臨床家叢書·陳景河卷》中國中醫(yī)藥2001版p21-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