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大家都對水不陌生,每天都和水進行接觸,但是水也是人類最不了解的物質之一,水的結構到底是什么樣的?這個問題被《科學》雜志列為本世紀125個最具挑戰(zhàn)性的科學問題之一,但是是如今這個問題已經有答案了,我國的科學家給了這個問題一個答案,讓人類看到了水的微觀結構。 高中化學課上,我們知道了水的化學結構,H2O,其中體積最小的原子H原子是最難觀測的原子,大家想要觀測到離子水合物的微觀結構,但是都一直沒有成功,在上世紀就有科學家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直到我們的青年科學家江穎的實驗成功之后,才讓所有人看清楚了水分子中氫原子的位置,我們看到了自然界原子的極限。 因為這個問題一直沒有人能解答,江穎認為自己應該在自己的領域進一步研究,要去看看水的微觀結構,他和團隊定下這個研究課題之后,就經過了一番研究,實驗設計也是另辟蹊徑,在金屬和水分子中間插入絕緣的氯化鈉薄膜,牢牢的抓住單個水分子。在美國做博士后研究時,掃描探針顯微術是江穎主要的研究手段之一。通過探測電流,掃描探針顯微鏡能夠對物質表面的形貌進行表征,分辨率可達到原子級別。在2013年,他們就在實驗室首次觀測并拍攝到了單個水分子的內部結構,這些在氯化鈉表面的水分子引起了全世界的熱烈反響。 實驗取得一定進展之后,他們將研究放到了離子水合物上面,研發(fā)了一種非侵擾式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技術,在2018年,江穎團隊成功得到了鈉離子水合物的原子層次圖像,這是人類首次獲得水分子團簇和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刷新了人類對水的傳統認知。 在氯化鈉的表面,水分子以什么樣的形態(tài)存在,是“躺”著還是“站立”著?對此,學界存在爭議,有理論模擬認為,水分子是“躺”在氯化鈉表面的。而江穎團隊的觀測結果表明,水分子是“站立”在氯化鈉表面上的。 他的研究看似解開了一個百年之謎,從更深層次來說,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我們可以從微觀層面了解更多的物質特性,將我們的科學推向更高的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