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題:“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如何解讀這句詩? 出自哪位大家的哪首詩? 前言這句詩應該是題主記錯了,原句是: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來自于李白的《把酒問月》 這種今古對比的手法在古詩詞中經常見到,懷古也是最常見的主題之一?! ? 一、李白《把酒問月》這是一首七言的古體詩,押了四個韻部,平仄韻相間,如下: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二、創(chuàng)作時間這首詩不能確定寫作的時間,據推測可能是寫于唐玄宗宗天寶三載(744年),這一年夏天,李白被賜金放還,建功立業(yè)的理想破滅。 從詩中李白的對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嘆,判斷這首詩是其辭官以后的可能性比較大。 李白在被召入長安以前,也常有懷才不遇之感,但是與《把酒問月》中的灑脫不太一樣。一個是沒有遇到伯樂以前,一個是繁華落盡世事看破的一種淡然。 例如他的《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三、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1、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對于宇宙中的疑惑,自古有之,屈原在其長詩《天問》中也問過: 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出自湯谷,次于蒙汜。 2、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這兩句的詩意在比李白大了幾十歲的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也有: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 李白說:月亮常在,今天的人看不到古代的月亮是什么樣, 但是我知道,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今天的月亮能看到我們的祖先。 今人和古人一樣,如同流水逝去,我們在不同的時空里,都曾經一起看到過相同的月亮。 結束語關于詠月的詩詞不勝枚舉,老街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辛棄疾的《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 序: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蘸孤?,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老街味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