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臨帖要精臨 把每一個字,每一個字組, 每一個片段反復學習,慢慢吃透, 而不要把碑帖草草的“抄”了一遍又一遍。 2 書法史要重視 了解各種書風的來龍去脈 會大大加深對書法的理解。 3 原大臨寫 學習唐楷的朋友, 在較為熟練的基礎(chǔ)上嘗試著去原大臨寫, 會別有一番感覺的。 有的有爭論的問題,比如,逆鋒起筆, 或者說歐楷的鉤的寫法這類, 嘗試著去原大臨寫, 相信各位會找到正確答案。 4 花些精力研究一下書寫工具 書寫工具對風格的影響非常大, 找到適合的工具組合,書寫體驗會好得多。 “擅書者不擇筆”我覺得應理解為 擅長寫字的人善于運用各種類型毛筆的特性 來創(chuàng)作不同的美的風格, 而不是說用任何筆都可以寫成那一個樣子。 5 書法學習中時間的配比 我認為臨摹要占到九成以上。 不要急著創(chuàng)作, 當古人的書寫習慣變成自己的書寫習慣時, 創(chuàng)作是水道渠成的事, 在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強行創(chuàng)作 是一件非常勉強而且傷腦筋的事。 6 筆法 “筆法”應該是所有學書者都關(guān)心的問題, 筆法這東西,歷來被說的玄而又玄, 其實我倒覺得, 筆法,相對于結(jié)字章法而言, 倒是一個相對簡單且比較容易學到手的東西, 筆法的學習, 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古人墨跡的解析能力。 具體來說就是達到 看到任何一個用筆細節(jié)都要能夠基本正確的 去判斷出這一筆是怎么寫出來的, 說的簡單點是“一看就會”, 我覺得這是高效臨帖和精準臨帖必備的能力, 也是自學能力的核心, 這個能力越強,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訓練的方法,主要在于多看帖, 多熟悉毛筆性能,慢慢去摸索, 看看相關(guān)的書籍,如邱振中《筆法與章法》。 7 執(zhí)筆寫字 雖說執(zhí)法各有區(qū)別, 但是個人認為必須要落腳到“靈活”一詞, 靈活主要表現(xiàn)在手指,手腕,手臂的聯(lián)動, 甚至于在寫大幅作品時全身力量的綜合運用。 當然,拋開榜書等特別大的字, 日常寫字,主要靠動手指,然后是手腕, 這是省力而精準的。 很多初學者的問題在于手指太僵, 被迫過度的去利用手腕 或者說懸起肘來用手臂來控制毛筆運動, 導致寫字寫得很累,而且效果不佳。 8 臨歐楷一個細節(jié) 臨歐楷的朋友,請注意一個小細節(jié), 歐楷中的“口”部,基本上是不封口的。 9 值不值得學的問題 對于田英章田蘊章,包括近代任政,清末黃自元等人的楷書值不值得學的問題, 這個得看個人習字的出發(fā)點, 如果只是為了把字寫得規(guī)范、工整、漂亮, 任何符合這一標準的字都可以學, 甚至電腦里的楷體印刷體也可以學。 但如果是為了讓自己達到更高的藝術(shù)水準, 得到更深層的藝術(shù)享受, 取法這些人的字顯然不是一個好選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