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病理文匯 丨 一例罕見分型腎臟腫瘤的病理解析

 CandyMint 2020-11-05

近日,因在社交媒體上熱心科普而收獲270多萬粉絲的網紅大V、前協(xié)和醫(yī)院婦產科醫(yī)生章蓉婭接受媒體采訪《女兒患上腫瘤,一個媽媽的勇氣和選擇》,講述2018年8月,她7歲的大女兒豆豆被查出罕見的腎臟腫瘤之后,全家協(xié)力堅強應對、最終戰(zhàn)勝病魔的動人經歷。

腎臟腫瘤是泌尿系統(tǒng)三大常見腫瘤之一,隨著人們健康意識增強,體檢普及率增高,越來越多的腎臟腫瘤被報告出來。無獨有偶,衡道醫(yī)學病理診斷中心5月份接診的一例會診病例,也是一種罕見的腎臟腫瘤。不同于章醫(yī)生的女兒,該患者在血尿癥狀出現(xiàn)之前就及時發(fā)現(xiàn)并得到了妥善治療,然而其病理分型的確定卻頗費周折,最終運用FISH檢測才得以明確診斷。

影像學

CT平掃+增強,左腎下極局部輪廓外突,可見一團塊狀異常密度陰影,密度均勻,中央有部分壞死區(qū),最大截面大小約為78*46mm,增強后皮髓交界期可見病灶早期明顯不均勻強化,實質期呈低密度,腎盂局部受壓改變,腎周脂肪內未見異常密度陰影。結論:左腎下極惡性腫瘤。

大體所見

左腎 13*8*6 cm,切面見結節(jié)一枚 7*6*6 cm,切面灰黃灰褐質中。

鏡下表現(xiàn)

腫瘤細胞呈腺管狀、乳頭狀排列,片狀出血。癌細胞立方狀或柱狀,細胞界限清。細胞異型性明顯,有大量的透明至嗜酸性胞質,核大,染色質泡狀,核仁明顯,間質內見較多泡沫樣細胞并見砂粒體。

免疫組化

腫瘤細胞CD117(-),CD10(+),CK7(-),Vim(+),CAIX(-),PAX8(+),Ki-67(2%),TFE3(+),CK8(-),SDHB(+)

熒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

TFE3基因融合檢測:陽性。

17號染色體三倍體檢測:陰性。

7號染色體三倍體檢測:陰性。

病理診斷

結合免疫組化標記結果及分子檢測結果,符合Xp11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

點評

MiT家族易位性腎細胞癌(MiT family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s)是2016版WHO泌尿與男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分類中新劃分出來的一種少見腎臟惡性腫瘤類型。包括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癌(以下簡稱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和t(6;11)(p21;q12)易位/MALATI-TFEB基因融合性腎癌(以下簡稱TFB易位性腎細胞癌)。

TFE3基因融合相關性腎細胞癌是以染色體Xp11.2不同易位并產生TFE3基因融合為特征的腎細胞癌,常見于兒童和年輕人,女性較為常見。約占兒童腎細胞癌的40%,而僅占成人腎細胞癌的1.6-4%。這類腫瘤里除了ASPL、PRCC、SFPQ1這些相對常見的融合伴侶外,還有一些極其少見的融合伴侶,包括NONO,CLTC,LUC7L3,KHSRP,PARP14,DVL2,RBM10。

TFB易位性腎細胞癌發(fā)病率較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則更低,女性發(fā)病率高于男性,中位年齡31歲。

臨床特點

與普通腎癌類似,通常表現(xiàn)為肉眼血尿、腰痛、腹部腫塊(腎癌三聯(lián)征)[1]。

由于腫瘤自身具有一定特征性,臨床影像學檢查提示作用較強。

病因及發(fā)病機制

尚不十分清楚。腫瘤以染色體Xp11.2易位形成TFE3融合,高表達TFE3融合蛋白為特點。涉及融合基因至少有8種,但目前明確位點的只有5種[2]。

鏡下特征

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 

常見的TFE3基因易位的對象包括t(x; 17)(也稱ASPL) 和t(x; 1)(也稱PRCC)。

ASPL典型鏡下形態(tài)為乳頭狀或巢狀上皮樣細胞組成,胞質透明或嗜酸,空泡化明顯。腫瘤細胞巨大,核仁明顯??梢娚暗[體。

PRCC表現(xiàn)為更小的乳頭狀和巢狀細胞,胞漿不豐富、核仁不明顯,少見砂粒體。

TFEB易位性腎細胞癌:

鏡下表現(xiàn)為雙向成分,兩種細胞形態(tài)。一種是較大的巢狀上皮樣細胞;另一種是圍繞在基底膜物質周圍的較小的細胞簇。較大細胞胞質豐富,透亮或嗜酸性;較小細胞的細胞核的染色質濃縮。有時可見色素沉積并伴有砂粒體。

免疫組化

通常MiT家族易位性腎細胞癌中,EMA、細胞角蛋白AE1/AE3和CK7均不表達。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中腫瘤細細胞彌漫表達TFE3和色素性標記;TFEB易位性腎細胞癌中腫瘤細細胞表達TFEB和色素性標記。

分子檢測

采用熒光原位雜交檢測ASPL與TFE3基因融合,PRCC與TFE3基因融合,Alpha與TFEB基因融合。根據腫瘤組織中基因斷裂和易位的特點,利用紅綠雙色分離探針分別標記,隨著基因的易位而出現(xiàn)紅綠信號分離現(xiàn)象。

鑒別診斷

1.透明細胞腎細胞癌

一種起源于腎臟近曲小管,由胞漿透明或嗜酸性腫瘤細胞構成的惡性腫瘤。因腫瘤細胞富含脂質,大體呈金黃色。腫瘤常見含血囊腔及壞死,大體標本腫塊切面多為五彩色。該腫瘤通常發(fā)生于成人,形態(tài)學缺乏乳頭狀結構,很少有砂粒體形成,無兩型細胞構成。免疫組化標記常顯示:低分子CK、Vimentin、CD10、PAX8表達,但不表達CK7、TFE3、HMB45、MelanA。分子機制是VHL基因突變或失活。

2.乳頭狀腎細胞癌

是一種具有乳頭狀或小管狀結構的腎實質惡性腫瘤。細胞具有特征性的乳頭狀結構,間質內可見泡沫細胞。遺傳學常見7號染色體形成三倍體或四倍體、17號染色體形成三倍體、Y染色體缺失之基因改變。免疫組化標記常顯示:CK7、EMA陽性,TFE3、TFEB陰性。

3.嫌色性腎細胞癌

由兩類細胞構成,具有葡萄干樣和及標志性細胞膜。瘤細胞呈實性巢狀、片狀,有時見腺泡狀結構,細胞較大呈多角形,細胞膜厚,類似植物細胞的細胞壁,部分胞質嗜酸性,明顯核周空暈,免疫組化標記常顯示:CK7、CD117陽性,Vimentin、CD10、TFE3、HMB45、MelanA陰性,Hale膠體鐵染色特異性陽性。

4.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腫瘤由富含紅染顆粒胞質的血管周細胞構成,上皮樣形態(tài)圓形或多邊形,細胞核大呈空泡狀,核仁明顯,細胞漿豐富。上皮樣細胞含量至少80%以上。表達黑色素和平滑肌標記。

5.伴有色素分化的Xp11易位性腫瘤

腫瘤細胞呈片狀、巢狀結構,核仁明顯,伴壞死,富含色素。免疫組化:TFE3、HMB45、MelanA陽性;S100、PAX8、PAX2陰性。FISH檢測: ASPL-TFE3陰性。

討論

Argani等進行TFE3蛋白免疫組化檢測發(fā)現(xiàn),TFE3抗體對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具有較強敏感性(97.5%)和特異性(99.6%)。但并非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獨有,研究證實在血管周上皮樣腫瘤,惡性黑色素瘤、透明細胞肉瘤、腺泡狀軟組織肉瘤等其他類型MiTF家族腫瘤中也普遍存在,只是免疫組化染色強度較低[3、4]。

這類腫瘤有著特殊的形態(tài)學,不同基因類型相對應不同臨床病理特點,所以在TFE3易位性腎細胞癌診斷中,不僅要依靠免疫組化標記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還需要通過FISH基因檢測支持證實,必要時RT-PCR或二代測序將是診斷個別基因亞型更為精準的方法[5]

參考文獻:

1.Argani P, Antonescu C R, lllei P B, al. Primary renal neoplasms with the ASPL -TEF3 gene fusion of 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 a distinctive tumor entity previously included among renal cell carcinomas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 Am J Pathol, 2001, 159(1): 179-192.

2.Zhong M, De Angelo P, Osborne L, et al.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s in adult: a single-institution experience[J]. Am JSurg Pathol, 2012, 36(5): 654-662

3.Argani P, Lal P, Hutchinson B , et al. Aberrant nuclear immunoreactivity for TFE3 in neoplasms with TFE3 gene fusions: a sensitive and specific 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  2003 Jun;27(6):750-61.

4.Dickson B C,Brooks J S, Pasha T L, et al. TFE3 expression in tumors of the 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factor (Mi TF) family[J]. Int J Surg Pathol, 2011, 19(1): 26-30.

5.趙一諾,王小桐,夏秋媛,等. X染色體內易位/TFE3融合基因相關性腎細胞癌的臨床病理分析 [J]. 中華病理學雜志,2018, 47(8): 574-579. DOI: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8.08.002.

了解更多衡道病理資訊,歡迎訪問官網:https://www.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