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最有用,亦最難用”,這是近代醫(yī)學大師惲鐵樵老夫子的一生用藥心得,也是眾多臨床醫(yī)生的切身體會。經(jīng)方大家李翰卿老也根據(jù)自己的臨床經(jīng)驗,總結了附子的常用法,并針對一些使用中常見的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回陽救逆附子對脾腎陽衰欲亡的有很好效果,是中藥回陽救逆中最為優(yōu)秀的藥物。常與干姜、甘草配合,治療脾腎陽衰四肢厥冷,泄瀉如水或失禁,脈微欲絕者;若舌苔黃或兼口苦口干等熱象者,為陰盛格陽之象,可配合寒涼之藥,如附子理中湯加黃連,或加豬膽汁。 若兼大汗出者,是氣脫之象,應該與人參配伍應用。前人治療亡陽厥脫時用四逆湯、參附湯,其主要區(qū)別是汗出與否,泄瀉有無;即汗出者必用人參;泄瀉者必配干姜;若汗、瀉并見,則人參、干姜并用。 2.溫心腎心和腎有陰亦有陽,陽虛者陰亦不足,故補心或腎之陽時,必佐補陰之品。內經(jīng)說:“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币虼嗽谘a心腎之陽時必須同時配合一定的補陰藥(特別久病更是如此)。 附子的用量以小為佳,一般五分至一錢半較妥,最大量不超過三錢為宜,否則容易使少火變成壯火而為邪。 3.溫脾腎脾胃屬土,虛寒時容易生濕,心腎屬火,火能生土,所以脾胃虛寒多用附子,如附子理中湯。由于脾胃虛寒容易生濕,所以脾胃虛寒者不像心腎陽虛時必須配合一定的養(yǎng)陰藥。 附子理中湯以具有指趾厥冷,脈沉細遲緩的胃脘冷痛,或胃脘、胸部同時疼痛的效果為好;若脈見虛大,虛陽外越者,附子有走有守,能內達外散,溫中而斂陽,大量用之有很好效果。 4.溫通利水附子本身沒有利尿作用,但對脾腎陽虛或心腎陽虛的水腫卻有很好效果。若單純從通陽利水的作用看,附子不如肉桂,但對脾腎陽虛、心腎陽虛及腎水凌心、腎水凌肺的浮腫,附子又較肉桂為佳。單純腎虛引起的下肢浮腫,附、桂配合常能增加利水的效果。 水腫用利尿藥是一般的常識,但是以脾虛、氣虛、腎虛為主者,單純用利尿藥不但不能利水,反而損傷正氣,尿更難利,因此虛證為主的水腫一定要以補虛為主,利水為輔。 5.除寒止痛附子溫心脾腎,兼能入肝,所以治療寒實證脈緊、脅痛的大黃附子湯用附子,胃脘冷痛、臍腹冷痛、疝痛和寒厥心痛等亦用附子。 但因其偏重于入腎,所以疝、胃脘痛、腹痛等病中以兼有腎陽虛者用附子為好,而單純肝寒引起的疝、腹痛等不如小茴香、吳茱萸,單純脾胃虛寒時不如干姜。 6.除寒蠲痹寒濕客于肌肉、關節(jié)等引起的麻木、疼痛,附子雖不如川烏、草烏的作用強,但它比川烏、草烏的毒性小,比一般其他藥效果好,所以《傷寒論》中的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都用附子治痹證。 根據(jù)經(jīng)驗以脈大而弦緊或沉細遲緩,指趾厥冷者效果最好。而對兼有口苦、苔黃、尿黃者要十分慎重應用,否則容易發(fā)生中毒反應,假若脈緊或沉細遲緩,而又兼有口苦、苔黃等熱象者,必須配合一定的寒涼藥,如《金匱》中的桂枝芍藥知母湯即是這種配合的例子。 以上是附子常用的幾個適應證,其次臨床中還常遇見以下一些問題:1.在搶救危重證時附子的用量問題 以心力衰竭為例,心力衰竭的脈細數(shù),是陰陽俱衰,陽虛為主,若過用附子則傷陰,少用附子并配合白芍養(yǎng)陰收斂,正附合“少火生氣”。而脈沉微欲絕,肢厥、泄瀉的亡陽證是沉寒錮冷陽氣將亡,非大劑附子不能挽回陽氣欲亡之勢。 因此對陰陽俱衰的危重證宜用小量,亡陽沉寒錮冷宜用大量。 2.附子中毒問題 應用附子時會不會中毒,常受三種條件的影響。 煎煮的時間:一般煎煮的時間越長毒性越小,四十分鐘以內毒性較大,一個小時以上毒性開始減小; 證的特點:脈大而弦緊或沉細遲緩的沉寒錮冷證,雖用大量,煎煮的時間比較短也不會發(fā)生中毒(筆者體會雖用4~5兩亦無反應),而兼有熱象者,陰虛、血虛者,則容易發(fā)生中毒(曾遇一些用附子五分發(fā)生中毒); 季節(jié)氣候的影響:一般春季陽氣升發(fā),附子通行十二經(jīng)絡,容易動陽生火,所以春季應用時要慎重,否則容易中毒,冬季陽氣收藏,雖用附子量比較大,亦不容易發(fā)生中毒。 3.附子治療噎膈問題 《傷寒論》第40條“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在《傷寒貫珠集》:“噎者,寒飲積于中也,附子溫能散寒,辛能破飲,故加之。” 張景岳所說的噎膈就是寒飲積于中的噎膈,不是津枯或熱痰引起的噎。根據(jù)經(jīng)驗附子治的噎膈大部分具有胃脘痞滿,遇冷加重,脈沉細或弦大而緊,指冷等特點(筆者經(jīng)驗對有些賁門痙攣有效)。 4.附子治療慢驚風問題 附子治的風既不是熱極生風,也不是陰虛風動之風,它所治的風是脾敗木賊的風,如瀉下如水或二便失禁,肢厥,脈微欲絕,苔薄白時所見的風,這種風雖然小兒腹瀉時多見,但是肺炎、乙腦等也有時見到,不過臨床上往往被人忽略。 5.附子升高血壓和使脈搏加速問題 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去看。附子補陽益火,回陽救逆,對脈沉遲細微的心跳過緩和寒邪直中的腹痛、心痛,脈遲緩者確有增快的作用,但對陰陽俱虛或陽虛的脈數(shù),如心力衰竭時的脈數(shù),不但不能使其加速,反而能使心跳減慢。 對肢厥、脈微、血壓下降的休克和肝火上沖、陰虛陽亢、肝風內動的高血壓確能使血壓上升,而對虛陽上浮,上盛下虛,足冷,脈微或虛大無倫的高血壓,反能使其降低。 6.附子治療失語問題 舌為心之苗,附子入心,善除心經(jīng)之風痰,因此中風的失語常用附子,根據(jù)經(jīng)驗附子只能用于經(jīng)常流涎的寒痰失語,不能用于不流涎的熱證失語,使用時配合全蟲、茯苓、南星、竹瀝效果較好。 7.附子止吐和催吐問題 有的書中說附子能催吐,有的說能止吐,對這個問題要辨證的去看。一般來講,對熱證的嘔吐確能使其嘔吐加重,而對寒飲不化和虛陽上浮陰盛格陽的嘔吐,確有很好的止嘔效果但應用時必須冷服。 8.附子、肉桂的異同 附子、肉桂均能溫心腎,“暖丹田,壯元陽,補相火”,惟肉桂性善于下達,故逆氣上沖者多用肉桂;附子善行,陽虛不能達于四末者多用之。附子作用強而速,肉桂作用緩而弱,故回陽救急時用附子,不用肉桂。肉桂善入血分,兼能活血,附子善行氣分,故陽虛,寒阻經(jīng)脈時多用附子,而血分有寒或寒而兼瘀血者多用肉桂。 中醫(yī)三人行所發(fā)圖文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積極健康的內容供大家學習參考。涉及治療需要,請聯(lián)系中醫(yī)師診治指導。 點贊也是一種支持! 如果您有節(jié)目資源或案例線索,歡迎私信和我們聯(lián)系,一經(jīng)采納即可獲得張永生主任的免費義診一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