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歡迎來到草夕寸品文史。唐朝的詩壇精彩紛呈,事事皆可入詩,人人都能出口成章。生活在那個時代,即使未能留下千古傳誦的佳作,也會在那樣的詩意大唐而倍感自豪與驕傲。有些詩人大器晚成,比如張若虛,憑借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倒全唐”。有些詩人卻是少年成名,這一類非常多,例如“初唐四杰”——王楊盧駱,均是年少成名的典范,特別是駱賓王,他憑借七歲時的一首詠鵝詩,成為了最著名的“小小詩人”。 ![]() 說起駱賓王的成名作,也就是這首非常出名,人人都會背誦的《詠鵝》: 《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傳說這是駱賓王七歲時的即興之作。這首詩應(yīng)該是所有人,人生當(dāng)中背誦的第一首詩吧,許多人直到今天都可以流利地背誦下來。不過這首詩卻并非一首合格的唐詩。首句三個“鵝”,雖然讀起來上口,卻完全不符合唐詩句式要求,首句只有三個字,這恐怕是很少見了。如此不倫不類的一首詩,怎么會成為讓許多人學(xué)習(xí)的啟蒙詩呢? ![]() 緊接著仍舊描寫鵝的形態(tài),彎曲著脖子引吭高歌,白色的羽毛浮在水上,紅色的鴨爪劃水而行。這是再普通不過的詩句了,讀起來似乎沒有太多的美感,也沒有任何情感,這樣的詩被放入教材,豈不是“德不配位”?豈不是“誤人子弟”? ![]() 當(dāng)然不是了,實際上這首《詠鵝》在唐詩中的地位非常之重。相傳這是駱賓王七歲所寫的,一個七歲的孩子,在現(xiàn)代來說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xué)生,能夠?qū)懗鲞@樣的詩作,著實令人稱奇。單從這一點上看,駱賓王就是神童??!“神童”寫的詩怎么不被爭相傳頌?zāi)?,大家一定都要讓自己的孩子模仿“神童”,學(xué)習(xí)“神童”的詩了。 ![]() 另外這首詩通過詠鵝,寫出了鵝的雄姿,“曲項”與“向天”的一氣呵成,寫出了鵝的完美姿態(tài)與雄壯神情,視覺上有很強的畫面感和沖擊力。下一句“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從色彩上相互襯托,“浮”和“撥”兩個字的生動描寫,將鵝的動態(tài)之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一只活波神氣的大鵝完美的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有動態(tài)的美感,也有靜態(tài)的畫面,實在令人稱絕。 ![]() 如此看來,人們對這首詩如此推崇一點不為過,而駱賓王也因此成名。不過年少成名的駱賓王,卻沒有像他筆下的白鵝那樣神氣活現(xiàn)的過完一生。公元679年,御史臺翻出一起早年的貪污受賄案,駱賓王受到牽連,遭彈劾入獄。駱賓王一下懵了,就是赤裸裸的誣陷!但是即使如此仍是無濟(jì)于事,心灰意冷的駱賓王,早已看透了當(dāng)時的朝政。后來遇到大赦,出獄回家。因為對武則天,對朝廷心懷不滿,加入到叛軍隊伍,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關(guān)于他的下落,眾說紛紜,有的說他兵敗而死,也有人說他遍游名山,最后出家靈隱寺。 ![]() 一個神童,一代名士,最終落得晚景凄涼,也是令人唏噓。他最終沒有成為自己童年時的那個白鵝,瀟灑自由,滑翔池中。他昂揚的脖頸,終究還是在時政的干擾下,低下了高貴的頭顱。值得欣慰的是,他留下了這首《詠鵝》,留下了在獄中寫下的《在獄詠蟬》,證實了清白,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少年成名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別人艷羨的榮耀,也會帶來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也許找到平衡點很難,但是仍然可以在保持自己的本真,活得自由灑脫一點吧。你喜歡這首詩嗎?歡迎大家留言。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guān)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nèi)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ū疚陌鏅?quán)系作者原創(chuàng),未經(jīng)許可切勿轉(zhuǎn)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