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不少朋友常常談“栓”色變, 甚至直接將血栓和猝死劃上等號。 血栓真的有這么可怕嗎? 什么是血栓? 簡單說,血栓就是在心臟或血管內流動著的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粘集或凝固而形成的固體塊。它可發(fā)生在血管內,也可以發(fā)生在損傷破裂血管處,甚至,有些血栓還可隨著血液在血管內流動。 血栓的危害性 01.不易被察覺 絕大多數血栓栓塞起病隱匿,即使常規(guī)體檢也很難發(fā)現。一旦發(fā)生血栓或者脫落形成的栓子堵塞血流,就會導致器官組織缺血、壞死,甚至出現嚴重癥狀或死亡。據統(tǒng)計,血栓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球總死亡人數的51%,血栓已成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 02.停哪兒堵哪兒.血栓如堵塞腦部血管叫腦梗,腦梗死舊稱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可造成偏癱、失語、視覺或肢體感覺等神經功能障礙。 如堵塞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就叫心梗,心梗會引發(fā)心絞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等癥狀。 如堵塞肺部血管就叫肺栓塞,肺栓塞會導致心肺功能障礙、胸痛、呼吸困難、咳血、暈厥等。 如果堵在小腿深靜脈、股靜脈或者髂骨靜脈,統(tǒng)稱為下肢靜脈血栓,多見于產后盆腔術后或者長期臥床的患者,可導致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及肺栓塞,該病一直在臨床上深受重視。 血栓的形成 臨床上認為,血栓的形成是由復合因素引起的,其中血管壁、血小板、血流速度、血液黏度和凝血活性等均起著重要作用。歸納起來,血栓的形成要素主要有三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血流狀態(tài)改變、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一切引發(fā)這三個因素的都將是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糖尿病、原發(fā)性血小板增多癥、臥床過久、外科手術等。 如何預防血栓? 除了遺傳因素,多數與血栓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都和個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有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預防是非常必要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預防措施。 01.控制體重 肥胖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的人更容易患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心梗的比例較高,由此可見控制體重的必要性。據觀察,約80%以上的兒童期肥胖癥患者會轉為成人肥胖癥,因此還應積極治療兒童期肥胖癥。 02.合理飲食,戒煙限酒 尤其中年人,要養(yǎng)成低脂、低鹽、低糖、高蛋白、高纖維的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常食用有助于預防血栓的食物,如海帶、黑木耳、大蒜、洋蔥、牛奶、草莓、菠菜、黃瓜等。同時應戒煙限酒,以減少煙酒對血管內皮的損傷。 03.加強體育鍛煉.運動不僅能強身健體,還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液黏度。身體化解血栓的能力早晨低、晚間高,為了使身體化解血栓的能力達到最佳狀態(tài),運動時間最好安排在傍晚。中老年人宜選擇低強度的運動,如打太極、體操、走路、舞劍等。 04.避免久坐.最好每坐1小時起身活動一下。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人,可定期按摩下肢肌肉,從下到上,被動、主動活動下肢的關節(jié)包括踝、膝、髖。 05.良好作息 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保證睡眠充足,情緒穩(wěn)定,學會心理減壓。養(yǎng)成多飲水的習慣,每天至少飲水1500-1700ml,這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預防血栓形成。 另外,如果已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其它血栓相關性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請到專業(yè)臨床機構進行診治,按醫(yī)囑進行藥物治療,減少血栓形成要素。 同時,莫要以為老年人才會得,警惕栓塞年輕化。研究發(fā)現,血栓栓塞已趨于年輕化,而久坐已成為血栓栓塞,尤其是靜脈血栓,發(fā)病的一大誘因。因此,年輕人應樹立良好的防栓意識。 |
|
|
來自: 還想學習的老頭 > 《中醫(yī)教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