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的美食江湖,上演過許多傳奇故事,這些故事在眾多廣州人之間口口相傳。孖記士多,眾多廣州人心目中的神店。曾經在米市路泗巷的孖記,經過將近一年的關門之后,現(xiàn)在在龍津東路,以全新的面貌開了業(yè)。
重新歸來排隊的孖記 大家都對這家店相當有感情,所以自從五月一號重新開業(yè)以來,特地前去打卡的食客很多。
采編當天5點鐘就到了現(xiàn)場,門口已經圍滿人。
第一件事就是拿號,在我面前已經有14桌了。給號我的那個靚仔說,大概還有5點40的時候就會正式營業(yè),然后他轉身走進店里悠哉吃飯。
說實話,在開工前吃飽喝足是很應該的,但是外邊一大圈人餓著肚子看你們吃,那就有點不太厚道了哈哈哈哈
在等開飯的時候,細細地觀察了一番久別重逢的孖記,裝修上比之前真的進步太多太多了!
之前的老店基本上沒有什么裝修可言。但是眼前的新店,環(huán)境講究了很多,估計這也算是對一直以來支持他的食客的一種回饋吧!
我特別喜歡這一副對聯(lián): 星空樹下馬路邊木臺折凳維他奶 孖仔孖女孖公仔牛河小瓜瀨尿蝦
這一副對子提到的意象,總能讓我想起以前那家孖記:在夜空下,擔張凳仔嘬著維他奶,吃著小瓜瀨尿蝦。那等愜意還在嗎?
現(xiàn)在的孖記裝修處處都能體現(xiàn)到曾經的情懷:從鋪著報紙的桌面到小板凳
到店內各種和孖記、和廣州有關的文化元素。情懷大概就是長這個樣的吧?
到了將近6點的時候,員工們終于吃完了飯可以把我們放進去了!坐下來點了幾樣曾經孖記最拿手的菜式,便開始了漫長的等待時光。
可能是剛恢復營業(yè)沒多久,在服務上還顯得有些不適應。服務員漏單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還是熟悉的味道嗎? 這次我點了6個菜,價格比以前稍貴,也能理解。
先來說一下小瓜蛋,孖記的經典菜式。
小瓜蛋是咸蛋黃+云南小瓜的組合,點睛之筆就在于已成流沙狀的咸蛋黃。
咸蛋黃咸中帶鮮,這是一種舌尖無法拒絕的味道。
濃稠的咸蛋黃,就算是單獨拎出來也是下飯神器。
云南小瓜清甜可口,佐以咸蛋黃咸鮮,好吃!那一瞬間我以為熟悉的孖記又回來了!
除了稍微咸蛋黃稍微少了一丟丟之外,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但是!其他的菜就沒那么幸運了。
牛河,曾經9塊錢一份,現(xiàn)在也漲價了。
河粉的鑊氣還算夠,著色也很好,但是味道稍嫌不足,油放太多仿佛變成了油膩中年
但是這個牛肉就真的不能忍了,牛肉的分量不僅少,而且還不嫩,韌得嚼都嚼不動
白灼三寶的三寶值得是牛百葉,牛頂心和牛肉,然后在配上一小碟醬料。
這樣白灼(沒什么技術含量)的菜式終不會出錯了吧?結果還是不如人意
牛頂心和牛百葉的口感還是值得稱道的,又脆又彈牙
但是通常來說白灼還是會加入一點辟除腥味的東西,但是眼前這碟只有清水味。并且這個水味嚴重影響味道,將整碟醬料倒下去都救不回來。
并且牛肉煮老了,口感粗糙。
當天沒有瀨尿蝦,所以點了一份醬爆青口
醬爆青口講道理味道還是可以的,28塊錢1份的價格也還好。
但是就是勾芡打得太重了,重到整盤東西已經進入粘稠狀態(tài)。
豉汁蒸鉗魚的表現(xiàn)就很一般了。
香氣還是很足的,但是味道就很一般。
無論是豉汁還是魚,他們的本味都沒有發(fā)揮出來,還是挺遺憾的。
還有一份蒜蓉絲瓜,味道麻麻地,沒啥好說的。
他們家的這款檸檬茶,硬塑料杯子,很有港式茶餐廳的感覺,味道也還可以。
涼茶是孖記自己煲的,味道甜甜的,好喝。還免費提供給環(huán)衛(wèi)工人哦!
再說兩句 闊別一年,孖記士多用一種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見面,用餐環(huán)境的改善其實是一件好事,那些曾經星空下馬路邊的記憶經留在曾經吧!
也許會有人說:現(xiàn)在孖記變成網(wǎng)紅風格了,我并不喜歡。我相對抱有這種想法的朋友說:并不是扯上網(wǎng)紅二字的就是不好的。孖記是一家有著自己獨特的記憶和文化的店。往淺了說,這種經歷很難得,保留下來做個紀念很應該。往深了說,這是一家餐飲店文化軟實力的展現(xiàn)和提升。
從墻上的照片來看,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做了很多公益事業(yè)。這是非常值得鼓勵和贊揚的一件事。
在很多廣州老字號逐漸銷聲匿跡的環(huán)境下,孖記有著能跟得上時代的經營思維和頭腦,我們應該為廣州餐飲業(yè)里有這種覺悟的品牌感到開心。
現(xiàn)在的孖記也重開沒多久,菜品和服務怕是還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所以,請大家不妨再給它多一點時間。
店名:孖記士多 人均:50 地址:荔灣區(qū)龍津東路907號 營業(yè)時間:17:30-02:30 交通:地鐵1號線西門口A出口導航步行700米 圖文:時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