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蔻理中湯合五苓散化裁治療小腸克羅恩病 某男,53歲?;颊哂?0年前做膽囊手術后經常腹瀉,有時伴有脘腹隱痛或脹滿不適。 9年前的8月下旬,因突然發(fā)生嘔吐、腹瀉,住入某醫(yī)院,診為:“急性胃腸炎”。 治療后嘔吐止,腹瀉亦好轉,但出現(xiàn)雙下肢水腫,血紅蛋白減少,結合各有關檢查,診斷為:小腸克羅恩病。 用利尿劑及改善低蛋白血癥藥物,歷時3月余,水腫起伏不退,多次查血,白蛋白均在20克/升左右,目前雙下肢明顯水腫,大便溏泄每日2~3次,有時腹部隱痛不適,食欲不振,疲倦無力。 化驗檢查:總蛋白34克/升,白蛋白19.1克/升。 癥見: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白無華,雙下肢重度壓陷性水腫。 舌脈:脈沉細無力,舌質淡,苔白厚膩。 辨證:水腫,虛損。宜先治水腫。 處方:【丁蔻理中湯合五苓散化裁】。 人參(另燉對服),干姜10克,白豆蔻10克,茯苓15克,澤瀉15克,白術15克,肉桂6克,鱉甲30克(先煎),丁香3克。 3劑,每日1劑,水煎服。 忌生冷、肥膩、油炸及不易消化之食物。 復診:水腫略有減退,原方繼進7劑,水腫消減1/2左右,厚舌苔有所減退。 原方略作增減,繼服7劑,僅雙踝關節(jié)處尚有輕浮腫,食欲不振,納少不消,大便溏泄每日1-2次,形體虛弱,疲倦乏力。 舌脈:脈細弱,舌苔白。 水腫已基本消退。 當圖其虛損,采用參苓自術散化裁。 半月后大便轉為軟大便,水腫未再起,改用人參養(yǎng)營湯化裁,并酌加龜甲、鹿茸等品,每次均為7劑,病情逐漸好轉。 直至次年5月中旬就診時,述飲食、大便均正常。診其精神良好,面色紅潤,脈細,苔薄白。 化驗檢查:總蛋白52.1克/升,白蛋白35.2克/升。 患者及其家屬均喜形于色。 囑生活有規(guī)律,不宜過勞,飲食宜清淡,切忌暴飲暴食。 按: 患者水腫,乃久瀉脾虛,寒濕留滯,濁陰困脾,土不制水,致水濕泛溢于肌膚,用丁蔻理中湯合五苓散化裁,辛溫醒脾,制水消腫。 然后用參苓白術散化裁,治宜健脾益氣,滲濕和中;并改用人參養(yǎng)營湯化裁,并酌加龜甲、鹿茸等補養(yǎng)強壯之品,緩緩調補,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張右孚等2002) |
|
|
來自: 石門易卜 > 《經方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