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禎皇帝一登基,就開始大刀闊斧,打算干一番大事業(yè),他本人也是個盡心盡責(zé)的皇帝,生活簡樸,重來不追求享受,要是在和平時期,崇禎應(yīng)該是個不錯的皇帝,可惜他生錯了時代,從大哥朱由校手中接過皇權(quán)時,就注定了他的悲劇,直到1644年4月25日,面對李自成的大軍,他跑到煤山上吊自殺。業(yè)之峰
用崇禎自己的話來說:"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亡國之臣"、"諸臣誤我",他這些話雖有推卸責(zé)任的嫌疑,但從某個角度來說,還是非常正確的,其實一開始崇禎拿到一副好牌,可惜卻被他自己打爛了,等到亡國那一刻,想必他才明白過來,崇禎臨死前,心中的對白應(yīng)該是這樣的: "曾經(jīng)有一個很好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是,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會對這個機會說:'我要抓住你',如果非要在這個機會上加一個期間,我愿意是,一萬年!"
那么崇禎該如何抓住機會呢,其實一點都不能,如果讓你穿越到明朝,附身在崇禎身上,你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就可以保證大明江山無憂。 第一,不要殺魏忠賢,工匠皇帝朱由校在位時,一直沒動魏忠賢,他臨死前把皇位交給弟弟崇禎,也曾告誡過他,主要意思是魏忠賢雖不說良臣,但在關(guān)鍵時刻還能托付大事,朱由校的是想告訴弟弟,不要殺魏忠賢,可崇禎一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把魏忠賢給殺了,結(jié)果禍起蕭墻。
如果魏忠賢不死,至少他可以制衡東林黨,能夠?qū)刮墓偌瘓F,魏忠賢雖然強硬征收工商業(yè)稅,但至少不會想后來,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崇禎的國庫里連錢都沒有,搞得他親自求大臣們捐錢,結(jié)果還沒人愿意捐,魏忠賢在就不會出這種問題,就算崇禎要殺魏忠賢,那也得重新找個代理人啊,不能讓宦官集團消失。 第二、不要殺袁崇煥,讓他去對付滿清,當(dāng)袁崇煥還是個小兵時,他曾經(jīng)單騎巡視塞外,看到塞外的風(fēng)光,他不禁感嘆道:"要是個我足夠的糧餉,我一個人都能收復(fù)遼東了。"雖然這話有點想吹牛,但至少證明,袁崇煥是有這個把我的,然而崇禎皇帝卻把他給殺了,如果讓他去對付滿清,恐怕皇太極一輩子都別想進入中原。
第三、招安李自成,讓他去打張獻忠,李自成是個農(nóng)民,農(nóng)民都是目光短淺的,當(dāng)李自成起兵的時候,崇禎可以派孫承宗、盧象升對付他,很快李自成就會萎了,如果崇禎皇帝讀過《水滸傳》的話,接下來他就知道該怎么操作了,給李自成許下"封侯"諾言,讓他去他張獻忠,打完之后,還可以讓他去幫袁崇煥打滿清,豈不一舉兩得嗎? 如果崇禎做好以上這三件事,一定能夠滅掉李自成,還能除掉皇太極,可惜他不懂,或許是他沒看過《水滸傳》吧,宋徽宗那一招他沒學(xué)會,可惜可惜,不讀書就是容易誤國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