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球友可能覺得打羽毛球核心力量在大臂,小臂,手腕。迷信技術流的可能覺得手指就夠了。羽毛球是靠全身協(xié)調發(fā)力,身體力量像腿部,腰腹,肩膀力量比手腕更重要,身體的力量更強大。觀察了身邊專業(yè)球員,球員背部肌肉異常發(fā)達。因為肩膀用的過多,為了保護肩膀,必須背部力量強。 怎么做到協(xié)調發(fā)力,重心轉移是關鍵。為什么專業(yè)球員看上去每個擊球動作就像機器人一樣穩(wěn)定。不是因為他們手腕動作一致,而是重心的轉移,顯得擊球連續(xù)性好看上去每一次擊球動作一樣的。身體重心的控制穩(wěn)定性遠遠強于手腕的控制。 1. 后場擊球引拍時做到靠轉腰重心帶動持拍手,而不是靠手。好多業(yè)余球友靠手往后引拍,沒有蹬腿轉身。如果以腰帶手,不會出現(xiàn)擊球前手亂晃,沒有側身對網(wǎng)的情況。非持拍手上舉保持身體重心平衡在同一個水平面。比如要是右手抬高,左手還在下面放著,重心不在一個水平面,特別難看,也失去了良好的控制。 2. 高遠球(為例)動作,整個重心從右腿轉到左腿的過程。注意右腿蹬地,重心自然往前,(轉腰本能反應,不用刻意去做)同時腳尖抬起,重心有種跟球往上拔的感覺。感覺人的重心也是高遠球的軌跡。轉腰帶動肩膀,以肩帶肘揮拍。為了保證重心轉移一條直線,發(fā)力更集中,肘部要對著擊球方向。這樣保證了不會身體側面擊球的陋習。側面擊球相當于身體散了,你的蹬腿轉腰方向和擊球點不在一條線上,造成力量的分散。 個人覺得只要做到以腰帶手,肘部自然固定,擊球時肘部自然對球。 3. 中前場擊球我覺得雷教練(大灰狼)和楊教練講得特別好,受益匪淺。楊教練講究揮少打多,雷教練提倡省去多余的繞拍。其實兩位教練講得是一樣的。中前場動作要干脆。做到這點個人覺得一樣是重心前移去跟球,而不是等球。可以采用這個方法培養(yǎng)擊球習慣。 找個人拋中前場球,看到球過網(wǎng),出腿,伸出肘(肘要遠離身體了),腳跟落地同時用手去抓球,腳跟先落地是制動,接著過度到前腳掌落地是完成重心轉移。抓球點就是你以后擊球點了,拍子只不過你手臂的延伸。養(yǎng)成重心跟球,先出手的習慣。擊球完后一定要順勢揮拍保持動作的完整,但絕不是大動作的揮拍。 最后總結能用重心控制,全身身體力量去打球的都是高手,再結合手指技術的話就是高高手。這些體會是走了很多年彎路后然后觀察專業(yè)球員打球和聽他們點撥后才體會到的,可惜年齡大了,也慢慢放棄羽毛球了。我是27歲才開始打羽毛球,起步太晚了,也沒人指點,瞎打。等到懂了這些也年齡大了,受傷原因逐漸改行乒乓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