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兩天有朋友發(fā)來一句話“善不為官,義不行商,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懶不治學”,并說“那我能干啥啊”。 雖然它長著一副名人名言的模樣,但我一秒鐘都不用,就能肯定是現(xiàn)在所謂的“成功學”、“管理學”在傳播這句話。古人是不會信奉這么一句宣揚不善不義的話的。 先用搜索引擎來搜索這句話 有說這話出自《增廣賢文》我查了多個版本的《增廣賢文》,均未見此話。也未知楊素為何許人。史上有另一楊素,為隋時人。至于注《荀子》的,有一位姓楊的,叫楊倞。 即使找不到這句話的原始出處,也并不影響我對這句話的判斷。要說古代書籍中有糟粕,《增廣賢文》當算糟粕之一?!对鰪V賢文》本為世俗處事格言,沒有統(tǒng)一的思想。時而說“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時而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再通過數(shù)據(jù)庫檢索,發(fā)現(xiàn)古人偶有引這話,但均為持有批判的態(tài)度。我且直搬過來,免得我自己寫來批判。 光緒《湖南通志》卷一百八十四:劉式恕嘗督辦江西軍務,不妄殺一人?;蛞浴按炔徽票睘檠?。式恕曰:“兵者,國家不得已而用之,了事則已,奚忍濫及無辜?” 楊慎《丹鉛總錄》卷九:諺曰:“慈不掌兵,義不主財。”君子曰:“惟慈掌兵,惟義主財?!闭撜Z曰:“仁者必有勇。”非慈何以掌兵?《易》曰:“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狈橇x何以主財?不慈掌兵,賊也;不義主財,盜也。 陳亮《喻夏卿墓志銘》:昔孟子有取於“為仁不富”之論,而世俗之常言曰:“慈不主兵,義不主財?!逼湔f遂以行,而閭巷之奸夫猾子借是以成其家,雖見鄙於清論,見繩於公法,而人樂其生得以自資,終不為之變也。 現(xiàn)在人讀書,就正如“奸夫猾子”,借用“鄙於清論”的話來夸夸其談。特別是一些喜歡歷史的人,最喜歡學歷史上的爾虞我詐,陰謀詭計,卻看不到歷史上的堂堂正正,正道人心。現(xiàn)在所謂的“成功學”、“管理學”就是借用歷史來最毒害世人的東西,“不慈掌兵,賊也;不義主財,盜也”,謹慎接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