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世祖忽必烈(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為蒙古帝國大汗(最高首領),元王朝的建立者。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義,建國號為大元,建立元朝,成為元朝首任皇帝。1279年統(tǒng)一中國,作為元朝皇帝統(tǒng)治中國,在位34年,作為全中國皇帝在位18年。 忽必烈聽說海的對岸的日本是一個“黃金之國”。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說:
因此忽必烈一直覬覦日本,他曾多次命令其附屬國高麗派使節(jié)去日本,1267年,高麗派遣起居舍人潘阜攜帶蒙古國書和高麗國書到日本,居住六個月,無果而歸。1268年正月,受忽必烈派遣的高麗使節(jié)到達日本太宰府,向日本朝廷和鐮倉幕府等遞交了《大蒙古國皇帝奉書》等,但是沒有得到回信,1269年2月,忽必烈派遣四艘船,約70多人的人大型使節(jié)團到了對馬,但是日本方面拒絕接待使節(jié)團,在與日本方面爭執(zhí)之際,使節(jié)等把對馬島民塔二郎和彌二郎帶走歸去。 1838年完成的《天保國繪圖》之“對馬國” 蒙古使等與他們帶來的塔二郎和彌二郎去見元朝皇帝忽必烈,忽必烈大喜,以為他們是日本方面派來的使者,據(jù)《高麗史》卷史卷二六記載,忽必烈對他們大為夸獎,說:你們國王聽從朕的命令讓你們來到這里再回日本,你們不畏艱難險阻,入不測之地,生還復命,忠節(jié)可嘉。于是大大地賞賜了他們很多錦帛綢緞等寶物,并讓他們參觀大都宮殿。兩個日本人見了后大贊:臣等聽說有天堂佛剎,說的可能正是這樣的宮殿。元人還帶著二人去參觀當時燕京的萬壽山玉殿和燕京多處城闕。 大都為元朝都城。突厥語稱為汗八里(Qan-baliq),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開始至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為元代京師。 大都全景 當時塔二郎和彌二郎所看到的是什么樣的宮殿呢?據(jù)1275年,到達了元朝的上都(今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北),并被忽必烈?guī)У酱蠖迹粼谠敼俚囊獯罄笋R可·波羅記載:
而當時的萬壽山更是美不勝收,據(jù)元末陶宗議《南村輟耕錄》所記:
塔二郎和彌二郎在燕京大開眼界,大受款待。 1269年9月,元朝以護送塔二郎和彌二郎歸國為名,又派高麗人組成的使節(jié)團與塔二郎和彌二郎一起到了日本太宰府。 今天的太宰府市街地 1271年正月,蒙古派日本信使秘書趙良弼及忽林赤、王國昌、洪茶丘等40人的使節(jié)團經(jīng)高麗到日本。 1272年1月,趙良弼從日本回到高麗,并帶回12名日本使節(jié),高麗國王元宗派這12名使者途經(jīng)高麗訪問了大都。 忽必烈前后6次(包括未到達的)派使節(jié)團來日本,但是仍不見日本歸順之意,于是1274年開始攻打日本,以失敗告終。 1275年(建治元年?至元12年)2月,又派使節(jié)團訪日,正使禮部次郎杜世忠,34歲,應為蒙古人;副使,兵部郎中何文著,38歲,“唐人”;計議官,撤都魯丁,維吾爾族人;書狀官,杲,維吾爾族人;通譯,徐贊,高麗國人。 這些使者到達日本后,被帶到了鐮倉,竟然被當時的鐮倉幕府執(zhí)權北條時宗下令在江之島的龍口刑場斬首。 龍口刑場遺跡
其實“宣諭”這個詞沒有井澤元彥說得那么嚴重,《三國演義》第十回中曰:“帝在樓上宣諭曰:‘王允既誅,軍馬何故不退?’其實“宣諭”就是皇帝對屬民宣布其旨意的意思,但是這也可能觸怒北條時宗,北條時宗也可能是“斬使以示威”。 日本當時也沒有把斬使者的消息通知元朝,是與這些使者一起來的高麗水手們有的逃回了高麗,元朝才知道了這個消息,忽必烈大怒,決定了第二次征討日本。 據(jù)說臨刑之前,日方為元使準備了紙筆,讓其留絕命詩留念。其中杜世忠、何文著、徐贊三人都留下了辭世詩,何文著所做作詩云:“四大原無主,五蘊悉皆空。兩國生靈苦,今日斬秋風。” “斬秋風”是一句禪語,來自于佛教思想。佛教認為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為地、水、火、風,這四種元素被稱為“四大”,并認為“四大”皆從空中而來,因此萬事萬物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虛的。人的身體既然也是一種空相,那么斬人也與斬風沒有什么區(qū)別。 這句與“斬風”相關的禪語流行在中日之間,經(jīng)常成為人們遭遇生死關頭常常吟誦的一個關鍵詞。 何文著這首詩脫胎于東晉時前秦名僧僧肇。僧肇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生于晉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卒于晉安帝義熙十年(414)。精于老莊及佛經(jīng),為著名佛經(jīng)翻譯家鳩摩羅什高足。據(jù)宋僧道原所撰《景德傳燈錄》記載,僧肇不從前秦王姚興之命,為姚興所殺,臨刑前他吟誦一首詩偈曰:“四大元無主,五陰本是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span> 鐮倉末期的廷臣日野資朝(1290-1332)為后醍醐天皇謀劃討伐幕府,但一個參與舉兵的武士在枕邊將討伐計劃說給愛妻聽,走漏了風聲,正中元年(1324)日野被捕,臨刑前他吟誦辭世歌一首:“五蘊假成形,四大今歸空,將首當白刃,截斷一陣風?!?/span> 中國禪僧無學祖元在日本非常有名,他在1279年應北條時宗之邀來日,是鐮倉時代鐮倉禪寺圓覺寺的開山祖。他的一首詩叫做《臨劍頌》(日本人稱其為《示虜》),更是千古傳誦。這首禪詩曰:“乾坤無地卓孤筇,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里斬春風。”據(jù)說是南宋末年,元軍進逼溫州,包圍了雁蕩山能仁寺,眾人逃離后,祖元安坐在元軍刀叢之中并凌然不動,并吟得這首禪偈。元將聽了無學祖元的禪偈,竟有所警悟,沒有殺他。 圓覺寺境內(nèi)陸圖(《新編鐮倉志》) 而在元軍襲來的時代,北條時宗正與無學祖元學禪,并為其建立一寺“圓覺寺”,其謚名為“佛光國師”。 據(jù)鈴木大拙的《禪與日本文化》一書,當接到蒙古人渡過了筑紫海襲來的準確報告時,他(北條時宗)又出現(xiàn)在佛光國師面前,他說:
由此可見,“斬春風”或“斬秋風”這句禪語,不僅凝結(jié)著中日戰(zhàn)時的使者(或準使者)的不同的命運,而且還與中日間的歷史復雜地糾結(jié)在一起,而如今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常立寺,供奉有元朝使節(jié)杜世忠等五人的五座塔“五輪塔”,被稱為“元使五人塚”。這座寺廟有著名的梅花“垂梅”。 常立寺元使塚 冰冷的石碑,在無聲中永久訴說著無辜的生命凄然凋零的故事,他們不是空,而是一段令人潸然淚下的歷史,梅花低垂,無聲的悼念那段永遠哭泣般的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