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人到了春夏季節(jié),由于不注意身體調理,造成身體出現“上火”的癥狀。于是,一些朋友就聽從老人們的說法,吃一些味道比較苦的食物,認為這樣可起到清火的作用。吃“苦”下火真的管事嗎?中醫(yī)說不是人人都適合,請朋友們跟我了解一下哪些人適合吃苦降火,哪些人不適合吃苦降火吧。 一不小心就上火了該怎么辦?不少朋友認為清火要多吃苦味的藥或食物。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通過吃“苦”來清火。 上火是中醫(yī)學概念,屬于熱證的范疇。中醫(yī)認為人體陰陽失衡、內火旺盛時就會上火,表現為咽干咽痛、眼目紅赤、鼻腔干枯、口干舌燥、牙痛、生口瘡等癥狀。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的中藥學將藥物歸入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別對應人體肝、心、脾、肺、腎五臟,不同味的藥物有不同的功效,而苦味的藥物和食物普遍認為可以清火。 陰虛質、濕熱質適合吃“苦”降火 苦的東西一般都具有寒涼屬性,這種食物或藥物的確可以清熱去火,所以一部分人上火可以通過吃“苦”來解決。這類人的共同特點是:平日里喜寒惡熱、容易咽干口燥、喜歡吃涼東西、容易長粉刺、大便干結或者黏膩不爽、面部多油垢、舌質紅。這些人的體質屬于中醫(yī)理論中的陰虛質或者濕熱質,他們若上火,是可以通過吃“苦”解決的。 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的朋友可以吃一些苦瓜、萵苣、山慈菇等,也可以食用百合銀耳粥、冰糖銀耳粥、百合蓮子粥等。 以上兩種體質的人可以用清熱去火的中藥,如梔子、金銀花、野菊花、蓮子心、西洋參等,取其中1~2味適量泡水代茶飲。 鑒于陰虛與濕熱有所不同,在應用上面的苦味食物和藥物清熱去火的同時,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做一些調整:陰虛體質的,可以添加一些滋陰的枸杞、地黃、黃精等。濕熱體質的可以添加一些健脾祛濕的苡仁、山藥、赤小豆等。 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吃“苦”降火 有適合吃“苦”降火的,就有不適合的。不管是平日的食物還是口服的藥物都通過脾胃消化吸收,寒涼屬性的食藥長時間少量使用、短時間大量使用或者不合條件地使用,都會對脾胃功能造成損傷,導致脾胃陽氣受損,從而出現飲食減少、腹脹、腹痛、腹瀉、四肢不溫、身體倦怠等不適。由此看來以下四類人群不適合吃苦降火: 1、對于平日里脾胃就不好的朋友來說,吃“苦”去火并不是最佳選擇。 2、還有的朋友耐熱不耐寒,平日里就比別人更怕冷,吃喝都喜歡溫熱的。 3、平日精神不振、慵懶倦怠, 4、身體肥胖、汗多而黏、皮膚多油膩,或者面色晦暗、身體易痛、皮膚干枯、舌上有點和片狀瘀斑。上面這四類朋友分別屬于中醫(yī)體質學說中的陽虛、氣虛、痰濕、血瘀體質,這些朋友就不適合用苦味藥物或者食物來降火。 讀了本文介紹以后,得到結論:吃苦下火只對一部分人群比較適合,這兩種體質的是陰虛質、溫熱質人群,可以適當吃一些苦瓜,萵苣等食物,通過苦味來緩解上火的毛病。不過,在吃這些苦味食物時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添加一些藥物,或其它健脾祛濕食材,降火功效會更好。要注意的是,平時脾胃為好的人,耐熱不耐寒,精神不振或是身體肥胖的人,這四類人不適合吃苦味食物或藥物降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