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是世界珍貴的財富,是世世代代和一切國家最好的繼承。最古老和最優(yōu)秀的書籍自然而然地、合情合理地占據(jù)著每一所房子里的書架。它們沒有自己的利益與訴求,但是在它們給讀者以啟迪和激勵的時候,讀者的常識使他不會拒絕書籍。在任何一個社會中,書籍的作者者是天生的極富魅力的精英分子,對人類發(fā)揮著比帝王們更大的影響 。當目不識丁的、也許還是鄙視一切的商人,通過魄力和勤奮掙得了垂涎已久的閑暇和衣食無憂的生活,進入了財富和時尚的圈子 以后,最終不可避免地會轉(zhuǎn)向那更高的然而卻難以企及的知識和財富的圈子,這時他才會意識到自己文化的殘缺,以及他一切財富的空虛無用;于是他不遺余力地要使子女獲得知識文化,他深刻地感到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從而證明了他的明智;就這樣,他成了一個家族的締造者?!?/p> ——《瓦爾登湖》 楊絳先生曾對年輕人有過這樣的一番警醒:年輕人你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而書讀得太少。 語言和思維是一個信號,我們通過語言與思維來更好地了解世界,了解別人的所思所想,表達我們自己的意愿,語言與現(xiàn)世有聯(lián)系。但是它們也同樣很危險,如果我們將語言和思維與現(xiàn)世相混淆,就會為語言所控,為思維所限而無法從語言與思維所構(gòu)造的虛無之中脫身。 有一種心理問題,稱作“思維反芻”,即不停地做理論推想,設(shè)想各種無法驗證的可能性,沒法停下來。
以上幾段材料看后,自覺躺槍無數(shù),記得曾經(jīng)看過一個故事,說是一個人,整天就想來想去,想宇宙,想人生,想哲學(xué),最后只要稍有空閑,就會坐在沙發(fā)上失神,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 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思考”,還有“體驗”。
故而常常在這樣的年齡段,脫離了不知世事的稚嫩,又不諳社會的百態(tài),容易陷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這樣的狀態(tài)中。而懶于查找相關(guān)資料使自己對于某個理論進行深入的理解,正要開始實踐,又開始拖延。這樣的思索某些時候又會帶給我們一定的愉悅,與某同學(xué)討論一個問題時,他曾有這樣的一句臺詞:“我只是追尋愉悅而已?!庇谑沁@樣的行為有時候會愈演愈烈。 記得講作文的時候老師曾說,寫東西要把想到的東西記下來,否則若只是干想,那思維便只是漂浮在空中的,只有寫下來,才能落到實處。 回到楊絳先生的那句話:
與各位同病相憐的友人共勉。 引用內(nèi)容: ①②:《正念是什么之三》 ——動機在杭州
?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