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浪漫主義音樂中的情感美學 導讀:西方音樂的發(fā)展伴隨社會文化思潮、音樂觀念、音樂表現(xiàn)手段等諸多要素的變化,其音樂風格也呈現(xiàn)出了嶄新的面貌,音樂風格在整個巴洛克時期已具有顯著的特點,到了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在情感方面有了更深更廣的拓展,此時的作曲家已經(jīng)開始關注音樂的情感表現(xiàn),他們把自身的情感表達投入到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作曲家們認為音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喚起人們的情感,如何用音樂打動聽眾的情感,用音樂來傾訴激動的心靈。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音樂藝術的內涵也在逐步地發(fā)展轉變,18世紀末在各種民族解放運動的推動下,人們的思想情感開始走向個性化,注重個人的主觀印象及內心動態(tài),到了19世紀古典主義所崇尚的理性被浪漫主義崇尚的情感所代替,此時的作曲家認為音樂是一種表情藝術,是一種熱衷于表現(xiàn)內心情感的藝術。作曲家把自身的情感表達全部融入到了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去,“用音樂傾訴心靈”,注重個人的主觀印象,強調個人的心理描繪,音樂用細致的語言表達各種不同的內心情感,使得內心的情感借助于音響而流露與抒發(fā)。 情感體驗的美學觀要求音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和音樂情感意識。音樂在強調主觀情感表現(xiàn)的過程中注重音樂的審美意識,是以音樂感知,情感體驗以及審美評價為基本環(huán)節(jié)的思想意識活動。音樂情感體驗可以理解為對音樂美的品味的體驗,這種體驗是從音樂內涵與情感表現(xiàn)的感受與理解中獲得感知,強調從(如旋律的起伏、節(jié)奏的律動、力度、音色、結構的布局的變化等)從而進一步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音樂的美是在音樂的形式和內涵的完美結合與高度統(tǒng)一中得到升華,從中體現(xiàn)出美的品味,由此產(chǎn)生特殊的審美喜悅(即美感),獲得真正的音樂審美體驗。 亞里士多德在他的《修飾學》中提出如何愛恨、悲喜等人類抽象、理性化的情,因此巴洛克作曲家也想用音樂來抓住或喚起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例如:憤怒、激動、歡喜、憂傷等等這種情感的表達是人的一種基本感情,是一種理性的、不連貫的、相對靜止的情感;而在聲樂作品中這種情感與歌詞內容息息相關,作曲家為了使作品風格統(tǒng)一,通常在一首作品或一個樂章中只采用一種基本的情感,從而達到音樂語言情感表達的統(tǒng)一。當時的人們相信音樂的情感力量,認為每種音樂的要素如:和聲、調式、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等等諸多音樂語匯都具有一種情感性,一串快速的音階、一段委婉又細膩的旋律或某種旋律、和聲、節(jié)奏等復雜的織體結合,都可以用來象征某種情感或歌詞的內涵,表達深刻的寓意。 西方音樂發(fā)展到浪漫主義時期時音樂開始強調對主觀情感、尤其是愛情這個最具有個性化情感的主題表述,表述中偏重于人物內心變化的抒情性。如:被譽為“歌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他所創(chuàng)作的600余首藝術歌曲中,歌詞大多選自歌德、席勒、海涅等詩人的作品,創(chuàng)作中舒柏特用最小的歌曲形式抒發(fā)出了豐富而深沉的情感體驗,歌曲旋律簡單樸素,和聲具有激情而細膩的表現(xiàn)力,旋律散發(fā)著親切單純敏感的氣息。 最具有典型浪漫主義精神的作曲家舒曼,其在創(chuàng)作思想中始終強調音樂情感表現(xiàn),舒曼通過特性的旋律、多變的節(jié)奏、錯綜復雜的和聲織體等精微的筆法表述內心細膩的情感和幻想的特征,他提供給歌者的旋律像是詩句的吟誦,樂句結構多變;他的藝術歌曲簡潔、意境深邃,通過細膩的音色變化表述激情、襯托意境。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注重文學色彩和心理刻畫,注重情感的表達,用文字或用音樂作品來表述自己的觀念和體驗。 曾被譽為著名鋼琴詩人的波蘭作曲家肖邦,其一生中在鋼琴藝術史上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肖邦的貢獻卻遠遠超過鋼琴音樂本身的范圍,首先是他的典型的浪漫主義音樂語言的創(chuàng)造者之一,他的和聲語言為19世紀下半葉的音樂創(chuàng)作開辟了新的道路,對于新的音響色彩的探索為后繼者展現(xiàn)了新的天地。肖邦的鋼琴音樂旋律氣息寬廣、優(yōu)美如歌,特別是具有豐富思想內涵和崇高意境的夜曲,其成熟期的夜曲大多表達他的內心孤獨、猶豫、傷感的一面,也有明朗詩意柔情夢幻及激昂悲憤情緒表達的一面。 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其創(chuàng)作的音樂格調輕松,內容多以民間音樂血肉相連,作品《藍色的多瑙河》主題發(fā)展及和聲配置、調性轉換、配器色彩及樂曲的結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造詣,樂曲由引子、五個圓舞曲、及尾聲構成;序曲開始小提琴在A大調奏出徐緩的震音,好像是多瑙河晨曦的水波蕩漾的意味,大自然揉眼蘇醒,在此意境上圓號奏出了另一重要動機象征著黎明的到來;第二圓舞曲在D大調上出現(xiàn)巧妙的變化,描寫了阿爾卑斯山下的姑娘們穿著舞裙在歡快的跳舞,通過色彩的變化促使音樂格外動人;第四圓舞曲節(jié)奏自由運用琶音上行的旋律使音樂仿佛春意盎然;第五圓舞曲音樂發(fā)展旋律起伏使人聯(lián)想到多瑙河無憂無慮動蕩的情景,最后全曲在歡快的樂聲中結束。 由此可見,音樂語言是情感的語言,音樂語言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把內容及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體會心靈的實質。李斯特曾在《體味音樂與情感》中認為,感情在音樂中獨立存在即不借助比喻的外套,也不依靠情節(jié)思想的媒介,而是不通過任何媒介的坦率的、極其完整的傾訴。我們在聽音樂會時奔放激越的音樂會激發(fā)起人們昂揚奮發(fā)的情感,舒緩輕柔的音樂會激發(fā)人們朦朧的情感,在這種種不同的音樂氣氛中,人們的情感隨著音樂而起伏而升華,延伸,凝結成真誠的心靈感悟。 音樂是聽覺藝術,也是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從美學的角度抓住音樂表現(xiàn)內容中的最主要、最核心的東西;情感是對人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的描述,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一種反映,它的內涵美是在于把人的心靈的美的集中表現(xiàn)中顯示出來。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愜意時用音樂來助興,抑郁時用音樂來釋懷,音樂就像我們情感的花園,情感因音樂的存在而豐富多彩,音樂的殿堂因情感而跌宕起伏,音樂為我們的情感世界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
免費加入古典音樂微信群 微信群將為大家提供以下服務 1、讓入門者感受古典音樂魅力 2、為樂迷創(chuàng)造欣賞與交流空間 3、為專業(yè)音樂學習者提供資料 4、每天導賞古典音樂研究文章 5、推薦有價值的人文藝術內容 6、堅決杜絕政治社會宗教交流 掃描微信即可申請入群 01 免費加入巴赫音樂微信群 一日不聽巴赫,便覺面目可憎 02 免費加入鋼琴藝術讀書會 通過鋼琴大師自己的話感悟鋼琴藝術 03 免費加入西方音樂文明微信群 讓音樂回歸人文,用人文理解西方音樂
04 免費音樂專業(yè)考研群 開設音樂史與曲式和聲兩個群 分享資料、相互答疑、促進復習 申請必須注明所在、考學校與專業(yè)
![]() ·溫度古典音樂讀書計劃簡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