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現(xiàn)在人說起詩歌,總是會想到唐朝。但其實詩的起源很早,比如《詩經(jīng)》中的許多詩詞,就屬于西周到春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曹操、陶淵明等都是著名的大詩人。尤其是陶淵明,他直接開創(chuàng)了田園派詩。關(guān)于陶淵明,我們還學(xué)過他的《五柳先生傳》以及《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至今仍然流傳,桃花源也成了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 《桃花源記》大概說了這樣一個故事:武陵一位捕魚為生的人,有一次陰差陽錯進了一個山洞,山洞后面居然有許多人在生活。這些人的先人,為避免秦時戰(zhàn)爭,逃入此地,與世隔絕了幾百年。他們相敬如賓,熱情好客,仿佛神仙一般。后來漁人出洞,出處留下記號,想著以后找回來,卻終究沒能找到。 后來還有幾位名人也去找,但不是找不到就是病死,于是逐漸被人遺忘了。 這個故事相當(dāng)奇幻,不過也很奇怪,按理說,漁人處處都留下了記號,肯定不會迷路,為何最后卻沒能找到桃花源呢? ![]() 在小編看來,這樣寫正是陶淵明的高明之處。 假設(shè)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按理說,人家與世隔絕,過著神仙般的日子,并沒有打擾別人。他們好吃好喝招呼漁人,最后只是請他保守秘密,但漁人表面答應(yīng),背后卻沒有。他不但做了標(biāo)記,而且還跑去向太守報告。 試想一下,這樣會有什么結(jié)果?在當(dāng)時亂世。若真是找到這群人,地方官員一定會把他們拉回現(xiàn)實世界,逼迫他們徭役、賦稅、戰(zhàn)爭等等??梢哉f,漁人失去了誠信,甚至挑起了一場戰(zhàn)爭。漁人為何這么做?自然是為了邀功請賞。 ![]() 仔細一想,這不正是陶淵明想要表達的思想嗎?世上其實有很多人,他們或是對你很好,或是與你無關(guān),本來相安無事,就因為你一己之私,或者僅僅是為了滿足一時的好奇心,結(jié)果有意無意中挑起了事情,害苦了人家。這難道不諷刺嗎? 戰(zhàn)爭不也是這樣嗎?有時候不是你想避就能避得開。實際上,不管是鷸蚌相爭,還是星球大戰(zhàn),都屬于戰(zhàn)爭。這世界活著就要就要吃喝,生存和繁衍,自然要爭奪資源,戰(zhàn)爭酒不可避免,所以,從來都沒有世外桃源。 ![]() 若故事屬于虛構(gòu),或許是漁人的南柯一夢,或許是他杜撰,又或許是神鬼之事,不管哪一種,都說明桃花源記壓根不存在。陶淵明以實寫虛,只是期盼亂世之中,能夠過上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但這終究不可能。 也有人認為,這個故事很黑暗。他們認為:漁人帶著官兵找到了原來的桃花源,官兵們把里面的人都殺了,糧食牛羊等全部搶走,桃花源尸骸遍地。后來劉子冀后來去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這些人的悲慘結(jié)局,嚇出了病,回家后不久就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