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裴行儉出生于公元619年,去世于公元682年。少年時代憑借先輩功勛成為弘文生,貞觀年間,參加明經(jīng)科舉考試中選,擔任左屯衛(wèi)倉曹參軍。 當時正好是蘇定方擔任大將軍,又聽說裴行儉有謀略,對裴行儉很是賞識。正好當時他有了將自己一生所得傳授之心,于是就開始教授裴行儉兵法之道。裴行儉認真學習,成為他日后功成名就的保障。 擔任長安縣令的時候唐高宗李治寵愛武則天,于是想要廢除王皇后后位,立武則天為后。裴行儉認為皇后廢立乃是國家大事,輕易改變可能會成為國家禍患,于是就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秘密商議對策。 此事被大理寺袁公瑜告密給武則天的母親,裴行儉最后被貶職為西州都督府長史。 麟德二年,裴行儉出任安西都護,為官仁義。當時西域許多國家,都是聽說裴行儉的德行,才紛紛歸附唐朝。因為這些功績,裴行儉入京任司文少卿,后改任吏部侍郎,與李敬玄、馬載一起承擔選才任官的工作,廣受贊譽。    招募的一萬騎兵,硬上對上敵軍肯定沒什么勝算。這時候裴行儉的智慧和對戰(zhàn)爭的謀略就體現(xiàn)出來了。 他先是安撫將士的心,然后開始算計敵軍。他在軍內(nèi)制造輿論,說如今天氣太熱,不是進攻的好時機,不如就地駐扎,等到秋天的時候進攻。阿史那都支打聽到這個情報后,當即放下心來,沒有設防準備。 裴行儉又召見龜茲、于闐、疏勒、碎葉四鎮(zhèn)的酋長,表示自己在這兒也沒什么事兒干,很無聊。自己喜歡打獵,不如大家一起出去打獵,打發(fā)時間? 響應裴行儉打獵的不少,而且都是當?shù)厍鄩?,大概有一萬人左右。裴行儉帶著這支隊伍出發(fā),表面上是說去打獵,但最后卻來到了阿史那都支營帳外大概十里左右的地方。 裴行儉大咧咧的派出親信去給阿史那都支問好,一點沒有進攻,好像就是來玩的一樣。因為起先打聽到裴行儉準備秋天進攻的情報,所以阿史那都支根本沒防備。如今聽聞大唐萬軍前來,只能慌忙組織五百人前去。 阿史那都支后來被裴行儉捉拿,又挑選精悍的騎兵,輕裝簡從,襲擊李遮匐。阿史那都支被捉拿,李遮匐獨木難支,只能選擇投降,兩人被押解長安。 裴行儉離開后,當?shù)剀娒駷槠渥淌涗浌??;鼐┲蟆L聘咦谟H自設宴慰問,贊譽:“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而叛黨擒夷,可謂文武兼?zhèn)湟?,其兼授二職?!庇谑侨蚊嵝袃€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wèi)大將軍。 679年,突厥的阿史德溫傅背叛唐朝,單于管轄的二十四個州造反響應他,有幾十萬人眾。都護蕭嗣業(yè)征討沒有成功,死傷失敗接連發(fā)生。 裴行儉被唐高宗任命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前往討伐,此戰(zhàn)裴行儉以反間計逼伏念執(zhí)溫傅來降,其余人也就不成氣候了。   682年,十姓突厥的車薄叛亂,裴行儉又任金牙道行軍大總管。不過此戰(zhàn)再沒有他功績,因為他還沒有出發(fā)就去世了,享年64歲。朝廷下令追贈幽州都督,謚號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