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區(qū)域活動引入中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我們對區(qū)域活動的探討更多是從形式要素上入手,很少把幼兒在區(qū)域中的主動式學習作為核心要素來把握區(qū)域活動的本質,忽視了區(qū)域活動真正核心的價值,使教師在對區(qū)域活動功能定位上的認識不清,在實踐中對幼兒的支持未能真正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教師只有做到以幼兒為中心,讀懂幼兒活動行為,及時引導,不斷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促進幼兒在區(qū)域中自主游戲、深度學習。 關鍵詞:區(qū)域活動 深度學習 《指南》的“說明”中明確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由此可見,《指南》中倡導幼兒自主學習、深度學習,而非死記硬背。因此,建構一種有效支持學生深度學習的環(huán)境非常重要。 借鑒馮曉霞教授在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年會上的分享,深度學習是“學習者以高級思維的發(fā)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的,以整合的知識為內容,積極主動地、批判地學習新的知識和思想,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且能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種學習”?;诖烁拍钋疤?,本文聚焦區(qū)域活動中的深度學習策略,以期促進幼兒深度學習行為的發(fā)生,從而實現其具有的教育價值與功能。 一.觀察需求,確定游戲 (一)抓住活動契機 深度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也是一種基于實踐探究的學習。這種學習需要教師相信兒童的力量,做一個有能力的觀察者,抓住契機,發(fā)現幼兒興趣需要,給予支持與引導,從而讓幼兒在區(qū)域中進行深度學習。但是在大部分區(qū)域活動中幼兒還是停留在蜻蜓點水式般地玩,或者在區(qū)域中游離,或者不知道怎么玩。因此,教師需要觀察幼兒區(qū)域活動中有意義的事件,抓住契機及時引導,讓游戲深入開展。如:在“沉浮實驗”中,幼兒只會單一地玩讓物體沉或浮起來,這種沒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讓幼兒失去了興趣,這時老師適時地提供問題支架:“你們有辦法讓沉下去的鐵塊浮起來嗎?”“試試在浮起來的瓶子里放多少塊鐵塊它就沉下去呢?”“浮起來的皮球有辦法讓它沉下去嗎?”,老師還及時提供記錄單讓孩子們記錄,在老師的提示下,幼兒的興趣重新調動起來,他們用各種辦法嘗試,最終獲得新的經驗。幼兒的探索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等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結合主題開展 主題教學內容包含五大領域,通過學習幼兒能掌握這一主題的豐富知識,如果將主題中的一些活動延伸到區(qū)域游戲中,更能促進幼兒深度學習。如:在《好戲開鑼》主題中,幼兒認識了各種戲種和戲服,懂得演戲流程等,在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自主研討劇本,搭建舞臺,制作服裝.....主題游戲建立在主題學習基礎上,幼兒能自己做計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主動探究,是生動活潑的,也是全身心投入的學習活動。 (三)來源于教師預設 教師預設的區(qū)域活動是建立在幼兒興趣、需要的基礎上的。如:《交通工具大集合》主題期間,老師發(fā)現孩子們非常喜歡各種車輛,對車的內部結構也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綜合之后,預設了4S店,幼兒根據教師的預設,自主選擇喜歡的一項活動,玩起制作車模型、洗車場、修車場、車美容的游戲。又如:《我的身體》主題,孩子們對自己的身體有初步了解,老師預設了角色區(qū)——兒童醫(yī)院,孩子們在醫(yī)院里開展稱體重、測視力、量身高、看病、輸液、開藥等一系列的游戲。 二.提供時空,深入探究 (一)適時調整時間 區(qū)域游戲有了豐富的材料,更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做保證,只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才能讓幼兒自由、放松地做著他們喜歡的事,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幼兒才能在區(qū)域游戲中更加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完成任務,體驗成功。我們打破原來規(guī)定的時間限制,只要活動需要,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為幼兒調整時間,方法有:一是延長活動時間;二是調整時間。時間的延長與時間段的調整都能為幼兒繼續(xù)完成項目活動提供保證,自然能讓活動開展得更加深入。 (二)區(qū)域間的整合 以往區(qū)域活動規(guī)定幼兒選擇區(qū)域之后只能在那個區(qū)域里面玩,材料也只能玩區(qū)域里面的材料,固定式區(qū)域空間活動導致材料不豐富,限制幼兒活動的拓展與延伸。后來我們嘗試打破原來區(qū)域活動中的規(guī)則,允許幼兒為了解決問題,繼續(xù)探究,可以到任何一個區(qū)域去取放活動需要的材料,并與區(qū)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如:角色區(qū)“小小廚師”在游戲中可以邀請其他區(qū)域的幼兒到角色區(qū)做顧客;積木區(qū)、表演區(qū)的幼兒需要制作輔助材料,可以到美工區(qū)選擇材料進行制作。開放的區(qū)域活動空間,自由取放材料,區(qū)域間互動,讓幼兒的區(qū)域學習更加自主、自由,探究的興趣更加高漲持久,學習也更加深入。 三.讀懂行為,有效支持 (一)支持幼兒批判性與反思性行為 ,讓幼兒敢于探索與表達 深度學習是基于理解之上的批判性學習,要求學習者敢于質疑。因此,在面對幼兒千奇百怪、出人意料的質疑時,教師應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鼓勵幼兒充滿激情、充滿好奇、充滿渴求地去探索和表達,同時帶著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他們的游戲行為,從中發(fā)現那些精彩的、驚奇的、 值得深思的地方,這才是深度批判的意義所在。 如:“逛超市”角色游戲中,幼兒針對角色區(qū)超市游戲提出疑問:小朋友進“超市”游戲,出現不付賬就亂取物品的問題。老師借此契機,進行討論:角色區(qū)“逛超市”游戲存在哪些問題? 表格1:尋找問題 針對幼兒拋出的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 表格2:啟發(fā)思考 孩子在群體中表達自己的意見可能會有顧慮,所以他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 因為教師的欣賞、接納和鼓勵,能為每個幼兒的存在賦予意義,讓每個幼兒都得到認可和尊重。只有在這樣開放包容的區(qū)域活動氛圍中,幼兒和教師彼此之間才能夠建立信任感,幼兒才能自主批判與反思。 (二)幫助幼兒統(tǒng)整課程內容,形成新的知識建構 深度學習實質上是幼兒對已經激活的知識和所要獲得的新知識進行有效和精細的深度加工,如果幼兒所獲得的知識是孤立、零散、碎片化的,則不利于學習者對知識有意義的整體感知,不利于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不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建構和批判以及深度學習。所以作為教師應注意課程的統(tǒng)整,教師與幼兒協(xié)商,共同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促進課程內容與幼兒真實生活和經驗整合,從而使幼兒將課程經驗整合到自己的意義架構中。 如:“逛超市”角色游戲中,基于幼兒問題的生成,老師及時將問題匯總,歸類成:買賣問題、物品種類、物品擺放、超市布局、興趣問題、超市角色分工問題,讓幼兒對逛超市中所要面對的問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又如:基于孩子在語言區(qū)討論修補圖書的零散經驗,老師幫助孩子進行統(tǒng)整、建構新的知識體系。和孩子一起制作圖書修補手冊、圖書修補流程圖、設立語言區(qū)的圖書醫(yī)院、征集圖書修補小老師等。 (三)提供貼近生活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主動學習 在區(qū)域活動中,教師需運用“過程性探究”的理念和策略,鼓勵幼兒在過程中不斷地探究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重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整合力及學習力。 如:“逛超市”角色游戲中,面對孩子們提出的所有問題,小朋友們提出:我們可以直接到附近的超市去逛逛來解決這些問題。老師順勢開展“逛超市”大調查活動,同時提供問題支架引導幼兒集體討論:去超市前應該做哪些準備?愿意參加調查活動的幼兒根據自己選擇分成六組。老師提供相應記錄單,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進行問題調研,發(fā)現購物問題,積累購物經驗。 表格3:實地調查 備注:請家長帶孩子到超市調查上述問題,拍照留影,協(xié)助孩子通過繪畫將“答案”畫在方框里!謝謝您的支持和配合! 教師所準備的區(qū)域活動并不是隨意生成和毫無目的的,而是有情境性和挑戰(zhàn)性的。只有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中才可以打破幼兒只停留于游戲表面的淺層思維,最終推進活動不斷地向深度開展。 (四)促進幼兒知識遷移與應用,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深度學習指學習者面對新知識和新思想時,能夠做一個批判性的理解者,同時在此基礎上能夠聯(lián)系新舊知識經驗進行整合建構,并能在新情境中通過交流和互動進行知識遷移、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如:“逛超市”角色游戲中,教師使用多種方法,遷移幼兒經驗,教師與幼兒一起設計記錄單,引導幼兒嘗試對購買的商品進行分類記錄。 表格4:遷移經驗 同時引導幼兒將經驗遷移到日常生活中:繼續(xù)豐富班級角色區(qū)材料,進行完整購物;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到超市可以文明選購自己想買的商品。 四.活動評價,提煉經驗 區(qū)域活動評價是區(qū)域活動組織的重要組成部份,適宜的評價有助于教師正確解讀幼兒行為,給予適宜支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的學習大多只停留于淺層,要引發(fā)幼兒的深度學習,促進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究,離不開教師適宜的評價和支持。 如:在結構區(qū)中,幾個幼兒想造一個美麗的小區(qū),他們很快用積木搭好了幾座房子,這時有小朋友提出還要搭一個花園,但是他們東找西找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材料。針對這種情況,老師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而是“看在眼里,記在心上?!碑斢螒蚪Y束進行評價時,老師問:“小朋友,今天在玩游戲時,你們碰到了什么困難?”那幾個小朋友爭先恐后地講出了難題,于是老師引導全體小朋友進行討論。有的說,可以用紙盒子來做花壇,可是沒有花怎么辦?又有人說可以請美工區(qū)的小朋友幫忙做一些漂亮的花;……應該說他們的想法還是很可行的,對于幼兒能發(fā)現問題,引起爭論,解決問題的現象,老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一來,不光使幼兒從以往的游戲經驗中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法,而且使游戲的主題進一步發(fā)展了。 區(qū)域游戲中的深度學習,是指在區(qū)域游戲中貫穿深度學習的精神,以此為準繩,打造幼兒自愿地、主動地、自由地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其中的關鍵便是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任務情境,促進幼兒深度參與、體驗 ;營造開放互動的游戲氛圍,構建踴躍參與的學習共同體,激發(fā)幼兒深度傾訴、分享的欲望 ;進行恰當的提問和評價,鼓勵幼兒深度探索,以此不斷培養(yǎng)、發(fā)展幼兒的批判性思維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創(chuàng)造探索的執(zhí)行力等核心素養(yǎng)。 [1] 馮曉霞,華愛華,劉占蘭, Rhian Allvin, Robert Scherpbier.探索反思超越——走向廣覆蓋、?;竞陀匈|量的學前教育——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2016年學術年會系列報道之二[J].幼兒教育,2017,(z1):4-7. [2] 劉曉穎.發(fā)現兒童的力量[M].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2015. [3]卡西·納特布朗.讀懂幼兒的思維:幼兒的學習及幼兒教育的作用[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
|
|
來自: 五千韌月 > 《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