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論語·子路13-17》: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img doc360img-src='http://userimage8.360doc.com/19/0307/20/59679964_201903072051410564.jpg' id="img0" src="http://userimage8.360doc.com/19/0307/20/59679964_201903072051410564.jpg"> 【譯文】 子夏做莒父的總管,問孔子怎樣辦理政事。孔子說:“不要求快,不要貪求小利。求快反而達不到目的,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評析】 日常生活之中,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有一個心態(tài),心態(tài)好,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心態(tài)不好,就有可能導致失敗。此章中,孔子就告訴了我們作為一個管理者做事情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首先,做事情不要想到很快就能收到效果,不可急于求成;其次,做事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小利益,要有長遠的目光。 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梢娮鋈魏问虑槎嫉糜幸粋€過程,不是一下子就能看見效果的,不可操之過急,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當領導的尤其如此,管理一個部門、一個團體,建設一種制度、一種規(guī)范,推行一項法令、一項政策,如果領導者耐不住寂寞,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 作為領導者,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事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同時也得告誡自己,處事要有長遠的眼光。心態(tài)好,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帶領企業(yè)更好地向前發(fā)展:眼光長遠,才不會遇事操之過急,而是步步為營,穩(wěn)扎穩(wěn)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