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奚沁
一月元宵,二月二撐腰糕,三月青團子,四月十四神仙糕,五月肉餡團子,六月二十四謝灶團,七月豇豆糕,八月糍團,九月初九重陽糕,十月蘿卜團,十一月冬至團,十二月桂花豬油糖年糕。吳江的綠水沃土,孕育出了極富江南特色的稻作文化,在吳儂軟語的映襯下,化作了香甜軟糯的糕團。 春天里,當然不能忘記品味鮮嫩的春滋味。三四月間的艾草最新鮮,因此做出來的青團子也最好。三月,來吳江的古鎮(zhèn)走走,你會發(fā)現(xiàn)古鎮(zhèn)的大街小巷幾乎被一種東西所“占領(lǐng)”。這是一種用糯米粉做出來的團子,外表呈青草色,餡多為豆沙,由于它的顏色和青草近似,因此取名“青團子”。 青團子的制作方法頗為講究。首先,師傅們選用當季新鮮的本地糯米,并將糯米磨成細膩均勻的糯米粉,保證口感;再用剛剛摘下來的艾草洗凈并打成汁,然后和石灰一起煮,煮熟后漂去苦澀味,搗爛;接著,配上糯米粉拌勻,揉搓。青團的豆沙餡也是自制的,將清洗干凈的赤豆入鍋,小火燒一個晚上,再打細打爛,然后重新放回鍋里,加入菜油、紅糖、白糖一起炒。準備工作就緒,師傅們便開始制作,一段段面團在師傅的巧手下很快變成了一個個團坯。團坯制好后,將它們放入蒸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團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團子油綠如玉,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 按照傳統(tǒng)習俗,青團是放涼了才吃的。傳說每逢寒食節(jié),人們便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感覺餓了的時候,拿起青團吃上一口,糯韌綿軟,甘甜細膩?,F(xiàn)在,人們?yōu)榱酥v究營養(yǎng),往往趁熱吃,將還冒著熱氣的青團往嘴里一塞,頓時滿嘴留香。青團子餡心也更為豐富,有棗泥餡的,玫瑰餡的,南瓜餡的,鮮肉餡的…… 碧綠軟糯的青團子深受吳江人的喜愛。來吳江游玩的游客也不妨品嘗一番,把春天的清甜吃進嘴里,把世間的柔軟揉進心里。 2019年03月06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