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情分析: O型腿在醫(yī)學上稱為膝內翻,膝內翻又稱弓形腿,俗稱'羅圈腿'。其實指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兩膝不能靠攏的畸形。在兩腿之間形成一個近似'O'形的空隙,故又叫O型腿。單下肢膝內翻者,形如'D'字形,稱為D型腿。 膝外翻其畸形與膝內翻相反,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當兩膝相碰,兩足內踝分離而不能靠攏。兩下肢膝外翻者,形如'X'狀,故又名X型腿。單下肢膝外翻者,狀如'K'字形,又名K型腿。 膝內外翻的定義很容易因為看到病變形態(tài)想當然而混淆:膝內外翻的定義并不是以內外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如膝內翻,其成角指向外側,因此經常會被誤稱為膝外翻。 膝內外翻的定義是以所病與正常膝關節(jié)形態(tài)相比得出的病名。正常膝關節(jié)略呈外翻,O型腿比正常膝關節(jié)內翻,因此稱為膝內翻。膝外翻同理。 O型腿的診斷標準 標準的腿型,腿要長直,雙腳并攏,放松時,大腿、膝關節(jié)、小腿和腳踝都能像接觸,從側面看沒有明顯的前傾或者后仰。 在兩足并攏,雙腿放松直立時,如果大腿、膝關節(jié)、小腿和腳踝,其中任意一處不能靠攏,有縫隙,就算是'O型腿'。 判斷O型腿的程度,主要根據(jù)'常態(tài)膝距'和'主動膝距'兩個指標。 所謂常態(tài)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雙腿和膝關節(jié)放松時,雙膝關節(jié)內側的距離。 主動膝距,指的是直立時兩足踝部靠攏、腿部和膝關節(jié)向內用力并攏,雙膝關節(jié)內側的距離。 根據(jù)常態(tài)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型腿'分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常態(tài)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Ⅰ度; ◆常態(tài)膝距在3厘米以下,主動膝距大于0的屬Ⅱ度; ◆常態(tài)膝距在3-5厘米之間的為Ⅲ度; ◆常態(tài)膝距大于5厘米的屬Ⅳ度。 O型腿的矯正 小寶寶O型腿的矯正 可給小寶寶穿戴O型腿矯正板及夜間矯正器,對于矯正O型腿有極大的幫助,但需半年至一年耐心地治療才可見效;若是病理性的O型腿(如佝僂癥),就須以手術來矯正骨形,及服用維他命D改善病情。 此外,居家的矯正運動,對于改善O型腿也有幫助,有空閑時,家長應協(xié)助寶寶做適當?shù)膹徒∵\動。 O型腿矯正操 1.可利用夜晚,在寶寶二腳踝之間夾一小枕頭,用繃帶固定雙腿,以改善O型腿癥狀。 2.使患者身體直立,腳跟并攏,腳尖向外微開,踮起腳尖,持續(xù)數(shù)秒,可使小腿內側肌肉結實,矯正O型腿(但還不會走路的寶寶,不適用此法)。 |
|
|
來自: zalmaozheng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