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據(jù)說在神農(nóng)時代,“茶”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經(jīng)過不斷發(fā)展、完善后,逐漸形成了茶文化。小編今天說的是:國家博物館中藏有一個怪瓷像,專家認真研究后,竟發(fā)現(xiàn)這件文物與“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并且它還有一個奇怪的用途,您想要知道這段歷史背后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wǎng)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lián)系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上世紀五十年代,河北唐縣城突然傳出挖到古墓的消息,專家們得知消息后,迅速帶著專業(yè)工具趕往現(xiàn)場。通過半個多月的保護性發(fā)掘,終于出土一大批茶具,有燒茶的風爐、茶瓶、茶杯等等。 古墓清理完畢后,專家直接將這批文物打包帶走,運回了研究所。準備進一步研究時,一位年輕的研究員,在這堆瓷器中,發(fā)現(xiàn)一個特殊物件,它是一個小瓷人,從形態(tài)上看,他雙手拿著展卷,雙腿盤在一起;從服飾上看,他穿著交叉衣,下身著裳,還佩戴帽子;從面貌上看,迷迷糊糊,并無器宇軒昂等氣概;從整體上看,不太像佛教或道教的造像,給人一種說不出來的詭異感。 專家們迷茫過后,開始進行大膽的猜測,它會不會是充滿吉祥氣氛的茶寵,或者某位法力無邊的茶神呢?想要知道這個瓷人真正的身份,小編需要從茶圣陸羽說起。 陸羽是唐代著名的茶學家,被后人稱為“茶圣”。陸羽非常喜歡喝茶,我們可以用“嗜茶如命”來形容他,除了喜歡喝茶外,他的還擅長茶藝。經(jīng)過不斷地品茶,研究茶,陸羽耗時多年編寫了《茶經(jīng)》。這本書是世界上的第一本茶葉專著。 我國何時開始飲茶,并沒有準確的記載,但最早的茶具在東晉、南北朝時期便以出現(xiàn)了。 在唐朝以前,茶是一種又辣又澀的“藥”湯,古人們采用煮茶的方式,將蔥、橘皮、棗、薄荷等物品讓入鍋中,與茶一起蒸。在煮茶的過程中,還需要控制火候,并及時出去鍋中的沫和渣。根據(jù)相關資料記載,用這種方式煮出的茶,味道難以形容,總之一句話,不好喝。 當又辣又澀的茶還未被眾人接受時,陸羽便將《茶經(jīng)》撰寫完成。《茶經(jīng)》共三卷十章七千余字,詳細地論述了茶的生產(chǎn)、加工、煎煮、飲用的相關知識。當《茶經(jīng)》問世后,立即得到眾人認可,緊接著,飲茶活動變得流行起來。 公元804年,陸羽去世。這個時候,茶葉市場興起,商人們開始倒賣茶葉。為了將茶葉生意做大做強,茶商需要祭拜一個老大,也就是茶神。我們都知道,如果想要發(fā)財,大家可以祭拜財神;如果想保佑平安,大家可以祭拜觀佛祖;如果想求子,大家可以祭拜觀音。但茶商供奉的茶神,卻讓大家意想不到。 根據(jù)《梁溪漫志》記載,茶商會在茶店中供奉瓷制陸羽,既然是供奉,就要對其恭恭敬敬??墒橇钊舜蟮坨R的是,茶商卻對瓷制陸羽有兩幅面孔(并不尊敬)呢?當茶店生意興隆時,茶商會用茶水供陸羽,讓其保佑茶葉生意更加紅火。當茶店生意不好時,茶商便會燒一壺開水,然后將其全部倒在陸羽的身上,從頭淋到腳——熱不熱,燙不燙,只有陸羽的瓷像知道。 從茶商的兩幅面孔上看,陸羽非常忙,茶商生意好供奉他,生意不好還是要召喚他。正是通過以上資料的記載,專家才確定這個非常寫意的小瓷人是陸羽像。 目前,這尊瓷像被收藏在國博中,如果各位茶道中人對其感興趣,可以親自去看看它,近距離感受一下茶文化的無尚魅力。
|
|
|